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圖片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數據庫/周刊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紡織振興規劃提交 國務院敲定五大方向 汽車振興規劃細化落實 -北京房價漲幅連續9個月回落 滬否認購房退稅 渝放寬購房者入戶 -保監會回應"航意險暴利"質疑 叫停"撕票"式銷售短期意外傷害險 -水電氣費繳納情況或納入個人信用檔案 上交所敲定今年六大任務 -08年13省GDP超萬億 今年預期無一低于8% 北京人均超九千美元 -08年中國進口關稅降至9.8% 世貿組織為中國對美起訴設立專家組 -溫家寶訪歐不去法國 法稱不覺被怠慢 英國將發對華策略公開文件 -三鹿奶粉系列刑事案件今日一審宣判 田文華命運引關注 庭審回顧 -中國已依法關閉1250家網站 湖南交警查獲40萬HB90版高仿真假幣 -三部門聯手防控禽流感 啟動疫情日報告制 專家答問人禽流感疫情
首頁>>最新發展報告
2009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9 年 01 月 21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二、2009年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也是推進“十一五”規劃實施的關鍵年。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沒有見底,對全球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加深,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但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腳步不會停止,國際生產要素重組和產業轉移的態勢不會逆轉。外部需求明顯減弱,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發展中的困難與問題明顯增多。但是,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趨勢沒有改變,三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體制保障和堅實的物質基礎。上海對外開放度高,內外經濟聯系面廣,面臨著外部經濟環境復雜變化影響和自身發展轉型的雙重考驗,資源環境約束更緊,產業結構矛盾凸顯,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難度不斷加大。但是,上海的產業整體處在較高的發展階段,經濟總體實力和水平較高,科技教育人才等仍具有優勢,又面臨籌辦世博會和加快“四個中心”建設的機遇。總體來看,2009年可能是上海經濟發展困難更多更大的一年,但也是蘊含重大機遇的一年。我們要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復雜性有充分估計,對前進中的困難和挑戰有應對準備,對贏得未來發展有必勝信心。我們堅信,危機必將過去,只要我們振奮精神,勇往直前,全力以赴,扎實工作,就一定能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做好2009年工作,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九屆市委六次全會要求,立足擴內需、全力保增長、堅持調結構,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確保民生持續得到改善,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確保世博會籌辦有序進行。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繼續提高,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進一步下降,環保投入相當于市生產總值的比例繼續保持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力爭控制在4.5%左右,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

2009年要著力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全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審時度勢,采取果斷有力措施,千方百計保增長。積極擴大投資需求,提前啟動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民生與社會事業工程和“三農”項目,支持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著力擴大消費尤其是居民消費,進一步鼓勵和促進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支持擴大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等消費,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促進節假日和會展消費,健全流通網絡,推動消費結構升級。

盡力幫扶企業渡過難關。幫企業,就是保發展、保就業、保穩定、保后勁。加快落實已經出臺的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落實對中小企業擔保、貼息等扶持政策,建立多層次中小企業擔保基金,支持中小企業改制上市,鼓勵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轉型。建立和完善政府部門與各類企業經常性溝通聯系制度,及時了解、把握、分析企業發展情況,適時研究采取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克服一時困難,切實加強和改進對企業的服務。

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保增長的主攻方向,以推進信息化帶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大力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積極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以金融創新先行先試、優化金融發展環境為重點,促進金融業發展。以擴大市場規模、完善市場結構、推進市場開放為抓手,增強各類金融市場的功能,著力推動債券市場、期貨市場、融資租賃市場的新發展,探索推進柜臺交易市場建設。圍繞支持和服務經濟發展,積極促進各類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水平。集聚金融資源,重點吸引外資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風險投資機構、資金資產管理機構等,開展人民幣用于國際貿易結算試點。加快集聚金融人才,加強陸家嘴金融城、外灘金融產業帶建設,繼續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健全金融穩定工作機制,切實防范和化解各類金融風險。依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發展現代航運服務體系,支持開展船舶融資、航運保險等服務。促進郵輪經濟發展。拓展洋山保稅港區功能,探索在保稅港區進行服務業對外開放創新試點,繼續發揮外高橋保稅區和港區的作用,充分發揮西北物流園區保稅物流中心功能,加快北外灘等航運服務集聚區提升發展。積極爭取設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探索船籍登記制度創新。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總集成、總承包、研發、設計、物流、采購、營銷、租賃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數字出版、軟件、動漫、互聯網視聽服務等產業,推動文化產業與信息服務業互動融合發展。促進會計、審計、法律、咨詢、評估等專業服務業、中介服務業加快發展。大力推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政策、開放市場、創造環境,加快推動內外貿業務相互融合,著力完善商貿業布局,鼓勵企業積極利用跨國公司全球采購網絡,實現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功能互補。積極發展旅游業、會展業和創意產業。有序推進重點區域商務樓宇的開發供應,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的建設。

以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為目標,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繼續鞏固提升支柱工業,加快推動華虹“909”工程升級改造項目、上汽臨港自主品牌汽車、化工區拜耳增資項目、外高橋船廠海洋工程裝備等一批重點產業項目建設。立足國家戰略,發展壯大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戰略產業,加快建設長興島造船基地、航空航天基地,推動高技術船舶工程配套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振興裝備制造業,繼續推進臨港裝備產業基地建設,力爭在核電、軌道交通裝備等項目的研制和生產上取得新突破。積極對接國家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在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列入國家規劃。抓住本市成為國家首批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先行試驗區的契機,完善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進重點行業大企業的信息技術應用,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堅決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險、占地多、效益低的落后產能。

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嚴格實施建設項目能耗審核制度,強化強制性能效標準和能效標識制度,嚴把高耗能建設項目和高耗能產品準入關。繼續大力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加強節能目標責任考核。積極穩妥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繼續實施東海大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等風電工程,建設世博光伏發電項目,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力度。完善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切實加強規劃管理與執法。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以節約集約用地為核心,著力探索耕地得到切實保護、發展用地得到切實保障、土地效益得到切實發揮、農民權益得到切實維護的土地管理新格局。加快青草沙水源地建設。鼓勵和引導節水、節材,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發展。繼續加強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建設、使用和管理。深入推進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創建工作。啟動實施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加強水環境治理與保護,建成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等一批污水處理廠網和污泥處理工程,開工建設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擴建二期工程。加強大氣環境治理與保護,提前實施國家第Ⅳ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全面完成電廠燃煤機組煙氣脫硫,開始啟動脫硝工作。強化污染減排目標管理責任制,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進一步下降。加強噪聲污染控制和固體廢物利用與處置,完成高速公路、城市快速干道沿線900個噪聲敏感點的治理,實施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技改擴能工程。加快推進吳涇等工業區環境綜合整治,全面落實郊區工業區污水治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基本建成辰山植物園,進一步加強外環生態專項工程等生態綠化建設。

(二)大力加強自主創新,繼續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保持經濟持續發展,根本上要靠科技創新。深化與科技部、中科院的合作,聚焦重點,加快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加快推進大型飛機國家重大專項,組織實施極大規模集成電路制造裝備及成套工藝重大專項,積極參與“核高基”等重大專項任務,努力爭取承擔更多的國家重大專項任務,加強配套資金投入、人才引進、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機制創新,全力配合保障國家重大專項任務的實施。加快啟動一批市級重大專項。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啟動實施一批科技成果產業化重點項目,加快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建設。采用財政貼息等措施,支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加快落實世博科技行動計劃。

加大對全社會各類創新活動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完善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機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開展科技創新,促進產學研有效結合。進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重點落實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技術開發費用150%加計扣除、發展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知識產權質押等政策,激發企業創新動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政府創新資源的統籌,優化科技專項經費的使用,提高政府性資金的投入效益。加快科技創新中介服務發展。推進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和新藥研究、深海科技研究等國家級研發基地建設。加快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建設。推進中科院浦東科技園建設。深化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區建設。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貫徹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科學知識普及,提高市民科學素質。

加大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的力度。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當前是引進和儲備人才的好時機,要繼續實施海外人才引智工程,大力引進“四個中心”建設急需的緊缺人才。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出臺人才居住證與戶籍銜接辦法,為人才流動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獎勵力度,完善醫療保障、子女就學等相關政策,創造適宜人才創新創業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環境。以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工程建設、重大科技攻關等為載體,完善領軍人才培養機制,加強領軍人才開發和創新團隊建設。進一步加強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以推進實施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重點,深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

(三)加快辦成一批群眾熱切期盼的實事大事,繼續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越是經濟形勢嚴峻,越要關注和改善民生。把全面加強就業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新增就業崗位50萬個。實施穩定崗位特別計劃,對經營困難的企業,給予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費補貼,引導企業實行更加靈活的工時制度,盡量保留崗位,少減員,履行社會責任。實施職業培訓特別計劃,充分發揮職業見習、培訓補貼等政策的作用,幫助高校畢業生提高技能,切實解決好畢業生特別是經濟困難學生的就業問題。實施就業援助特別計劃,加大就業補貼力度,促進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以創業帶動就業,整合扶持創業的政策和資源,重點扶持處于初創期的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積極創業。加強對來滬從業人員的就業服務,穩定就業,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對企業停產歇業和破產倒閉的預警監測,完善企業欠薪保障金墊付機制,妥善處理企業勞動糾紛。健全政府主導、工會和企業代表參加的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發展。

堅持保基本、廣覆蓋、分層次、可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從1月1日起,按照2008年人均基本養老金10%的水平,提高城鎮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擴大城鎮職工基本社會保險參保人群,促進保障資金可持續發展。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相關政策。完善小城鎮社會保險制度,適當提高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待遇。貫徹國家有關社會保險政策,調整完善來滬從業人員綜合保險制度。完善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制度。穩步發展企業年金,鼓勵發展商業保險。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政策,加強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加大醫療救助力度,開展對救助對象在就醫期間進行救助的試點。繼續推進社區綜合幫扶工作。有序解決歷史遺留的特殊群體的基本保障問題。推動老齡事業發展,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對象擴大到21萬人,新增養老床位1萬張,探索建立老年護理保險制度,完善老年人照料服務和優待措施,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加強為殘疾人服務,改善殘疾人生活,促進殘疾人的社會參與和全面發展。大力發展慈善事業,積極培育各類慈善組織,加快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點建設。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下大力氣解決人民群眾的住房和交通問題。繼續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抓好廉租住房配租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做到應保盡保。加大廉租房源籌措力度,逐步提高實物配租比例。建設經濟適用住房,是特大型城市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堅持政府主導,完善市場運作,繼續開工建設一批經濟適用住房,逐步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難。開展經濟適用住房輪候供應試點,在實踐中完善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試行辦法。實施舊區改造既是關系民生的工程,也是事關發展的重要任務。堅持創新機制,繼續完善政策,采取多種辦法,盡最大努力推進舊區改造。堅持行業公益性與運作市場化相結合,推進新一輪公交行業改革,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便捷、安全、經濟、可靠的出行條件。完成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加大政府對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繼續加快軌道交通、公交專用道和公交樞紐建設,調整優化地面公交線網,加強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的銜接。完善公交扶持政策,繼續采取擴大換乘優惠、統一城鄉票價結構等多種措施,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進一步改善公交行業一線職工工作條件和待遇。加強出租汽車行業市場監管,促進出租汽車行業穩定健康發展。

推進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制訂實施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郊區輻射,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繼續改善來滬從業人員子女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提高來滬從業人員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的比例。推進高校“985工程”和“211工程”三期建設,加強學科建設,優化學科布局,加強本科生教育,提高高校辦學水平,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就業需求變化,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加強職業學校基礎能力建設。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新建60所幼兒園。重視發展特殊教育。完善社區教育網絡,積極發展終身教育。完善政策措施,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推動醫療衛生改革發展。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繼續推進健康城市建設,提高市民健康意識。在全社會提倡控制吸煙。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規范收支兩條線管理,全面實施社區基本藥品零差率政策,保障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水平。優化三級醫院布局,以醫療衛生信息化為切入點,推進醫療資源縱向整合,充分發揮三級醫院在本市醫療服務體系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進一步理順醫療價格體系。完善醫療機構準入管理政策,引導社會力量辦醫規范有序發展。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制定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政策。加快婦幼衛生事業發展,推進市第一婦嬰保健院遷建等項目建設。推動文化創新發展,加快文化大都市建設。以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重要載體,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更好地滿足群眾公共文化需求。加大支持力度,鼓勵傳統劇種、高雅藝術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促進上海交響樂團等文藝院團提升水平。推進世博演藝中心、文化廣場改造工程等重大文化項目建設,加快把大世界打造成為傳承民族民俗民間優秀文化的中心,實施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等文化工程。推進文化體制改革,著力營造更加開放的文化發展環境。繁榮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和文藝創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推進蘇州河、黃浦江沿岸近現代工業文化遺存開發利用。積極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加強決策咨詢研究工作。整合檔案信息資源,加強檔案信息服務。大力發展體育事業,推進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等重要體育設施建設,加快改造徐家匯體育中心,積極參加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推動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積極發展婦女兒童事業,依法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完善計劃生育公共服務體系和利益導向政策體系,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強出生缺陷預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加強社會管理,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繼續推進社區建設,提高基層為民辦事能力。強化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規范服務和運行機制,提高“一門式”服務水平。做好居委會、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完善居民、村民自治,擴大基層民主。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工作,強化實有人口居住地管理,完善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的體制機制。推進實有人口信息系統建設,加強人口信息資源共享。完善居住證配套政策,更好地為來滬人員提供服務。高度重視城市公共安全,進一步提升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的能力。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推進應急平臺建設。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加大危險化學品監管力度,著力消除事故隱患,確保不發生有嚴重社會影響的重特大事故,確保安全生產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強化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監管,嚴格藥品和醫療器械動態監管,加強食品、藥品監督和安全評價工作,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安全。加強社區防災減災工作。探索建立公開、公正、公平的信訪終結機制和基層信訪代理機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進一步加大人民調解組織化解矛盾糾紛的力度,盡最大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律援助,引導群眾依法維權,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繼續推進平安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防范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堅持培育發展和管理監督并重,增強社會組織自我發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作用。推進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

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充分發揮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和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作用。促進民族團結。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進一步加強對臺工作。鼓勵支持海外僑胞、歸僑僑眷參與上海現代化建設。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加強國防動員建設,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深化雙擁共建,進一步提高優撫安置工作水平,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四)全力以赴做好世博會籌辦各項工作,繼續提升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今年世博會籌辦進入臨戰狀態。要加強對世博會籌辦工作的領導,完善籌辦工作的領導體制,舉全市之力,扎實推進各項籌辦工作。堅持科學辦博、勤儉辦博、廉潔辦博、安全辦博,按照各項籌辦工作的節點目標和要求,切實完成各項任務。建成園區基礎設施和主要場館。完成招展工作,加強與各參展方的協調、溝通和服務,推動各參展方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進行布展。認真策劃世博會期間的各種峰會、論壇和主題演繹活動方案。發布世博會會歌和海報,加強國內外宣傳推介,進一步擴大上海城市和世博會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啟動世博會志愿者招募和培訓。制定并完善世博會舉辦期間的園區運行、交通通信、住宿餐飲、食品安全、醫療衛生等運營組織方案。認真落實世博會安全保障責任和措施,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加強實戰演練,有效預防和處理各類突發事件。

繼續加快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迎接世博會舉辦。開展小洋山西港區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優化完善綜合集疏運體系。加快建設虹橋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進一步提升上海航空港的中轉功能和樞紐地位。加快京滬高速鐵路和滬寧城際鐵路上海段、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及配套快速路建設。大力推進軌道交通基本網絡建設,建成并投入運營軌道交通7號線、8號線二期、9號線二期和11號線北段一期,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達到350公里左右。加快機場高速、崇啟通道、滬蘇高速、滬杭高速上海段改建等高速公路路網工程建設。繼續加強趙家溝、大蘆線航道整治,啟動蘇申外港線、杭申線航道整治工程。建成長江隧橋工程和西藏南路、人民路、新建路、打浦路復線等一批黃浦江越江工程。推進外灘等地區綜合交通改造和交通樞紐建設,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路網系統。加強道路交通智能化建設,不斷優化城市交通組織管理。全面實施信息基礎設施能級整體提升工程,完善城市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快電網、天然氣管網建設。繼續加強黃浦江兩岸地區規劃和土地控制,以服務世博為主線,積極有序推進重點地區開發。

推進實施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以良好的城市面貌和人文環境迎接世博會,努力讓上海的每個地方都生機勃勃地演繹世博會主題。加大市容環境綜合治理力度,規范戶外廣告和店招店牌,清潔建筑立面、中小道路和重點水域,整治建筑渣土亂倒,提升公園品質,優化綠化景觀,使市容市貌有明顯改觀。加強城市交通組織管理和運行服務保障,深入實施城市網格化管理,綜合治理亂設攤、亂搭建、亂張貼等城市管理頑癥,形成依法治理長效機制,使城市管理有明顯改善。強化窗口服務行業管理,加強崗位培訓,開展服務滿意度評價,推進規范服務,提高交通運輸、商業娛樂、旅游接待、社會服務等領域窗口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使各項窗口服務有明顯優化。廣泛開展“迎世博、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在全社會普及文明禮儀,積極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使城市文明程度有明顯提高。加強市民道德教育,大力培育文明風尚,著力革除不文明陋習,使市民文明素質和精神面貌有明顯提升。加大宣傳動員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引導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全社會營造人人參與世博、人人服務世博、人人奉獻世博的氛圍,以創意、和諧、快樂的行動,辦好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國家主辦、上海承辦的全球盛會。立足全局辦世博,搭建全國辦博大平臺,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好服務,為全國各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參展世博會提供最大便利。充分發揮世博會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推動作用,與兄弟省區市共辦世博會、共享世博會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成果。

(五)大力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繼續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創新,完善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依法保障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各種權利。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補償機制。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辦法。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業再保險和風險分散機制。

鼓勵發展適合農村特點和需要的各種金融服務,繼續推進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引導更多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

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加快建設與農民生產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加大農村道路建設和危橋改造力度,推進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加快農村自來水管網改造。加強自然村落綜合整治,完成100個村莊改造工作,注重保護鄉土風貌和水鄉景觀。推進低收入農戶危房改造。繼續推進“清潔家園”建設,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整治,加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力度,完成1000公里村溝宅河綜合整治,切實改善農村環境。以基礎較好的新城為重點,加強產業、居住、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配套發展,加快推進新城、重點新市鎮的建設和發展。強化郊區農村社會事業資源配置,促進郊區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在郊區新城和人口導入區建設若干三級醫院,提升部分區縣中心醫院的能級。完成郊區農村4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426個村衛生室的標準化改造,進一步完善郊區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在郊區人口導入比較密集的地區集中力量建設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新建若干所優質高中,推進郊區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提高郊區農村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水平。加快農家書屋等郊區農村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有線電視戶戶通工程,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有序推進村級行政事務代理點建設。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制定實施農業布局規劃,繼續推進標準化設施農田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按照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家庭農場。積極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推動農產品產銷對接。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普及。健全農業投入保障制度,保證各級財政對農業投入增長幅度高于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健全補貼制度,完善與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掛鉤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對農業生產區域實行傾斜保護政策,對糧食、油料、蔬菜等生產量大的區縣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制定實施相關政策,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以中青年農民為重點,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大力促進非農就業。采取多種措施,積極幫助低收入農戶實現非農就業。全面落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區縣統籌,逐步提高農民養老金水平。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加強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堅持個人繳費、集體扶持、政府補助相結合,逐步提高統籌層次、籌資水平和報銷比例。積極拓展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鼓勵發展鄉村旅游和農家樂,大力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探索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六)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繼續發揮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示范帶動作用

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動國有企業開放性、市場化重組聯合,鼓勵優勢企業在國內外市場收購兼并,壯大實力。推進國有企業主業與輔業分離,推動優勢資源向主業集中,提高主業競爭力。分類完善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落實董事會權責,推進外部董事試點,加大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市場化選聘力度。貫徹落實企業國有資產法,完善國有資產監管制度。認真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以推進市場準入、加強融資支持為重點,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積極研究創意產業、商業貿易等領域新興業態發展規則和財政扶持政策,有針對性地鼓勵新興業態發展。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發展資本、技術、人才、產權等全國性、區域性要素市場。繼續加強市場監管,強化產品質量、計量標準和特種設備管理,深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發揮消費者組織的社會監督作用,依法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虛假廣告、商業欺詐、無證無照經營等行為。繼續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營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深入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突出重點,先行先試,在自主創新、政府職能轉變、社會建設等方面率先突破,發揮體制創新的示范帶動作用。聚焦張江高新區,優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整合資源,在高新技術產業化、產學研有效結合、科技投融資體制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放大政策效應。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事業性收費改革等方面再先行一步,加快形成適應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政府管理模式。加強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創新,促進城鄉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努力在社會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依托浦東,積極推進“四個中心”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大改革舉措先行先試。著力改變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土地管理制度和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改革試點。

積極應對外部需求減弱的影響,全力做好外經貿工作。繼續保持利用外資良好勢頭,加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大力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營運中心和研發中心,積極引進外商投資的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企業,積極發展離岸服務外包,支持外資企業上市。加強政府服務,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健康運行。繼續推進部市合作,促進金融保險、交通運輸、文化教育等領域服務貿易發展。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大力拓展新興市場,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幫助有潛力的出口型中小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增加國內需要的先進技術裝備、重要能源資源和關鍵零部件進口。整合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拓展出口加工區研發設計、售后服務等功能,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進一步增強口岸服務功能,做好洋山、外高橋、長興島的新建成港區口岸對外開通啟用工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加強對外投資合作的風險防范。繼續擴大與港澳臺地區的經貿往來與合作。充分發揮地方外事工作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切實做好服務長江三角洲、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的工作。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和規劃,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以市場為基礎、以企業為主體,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容,促進長三角地區加快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一體化發展。以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為重點,加強與長江流域兄弟省市的合作發展。加強與中西部地區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參與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改造。按照中央要求,根據受援地區實際需求,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繼續做好對口支援都江堰市災后重建工作,推進建設一批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協助當地發展特色經濟,加強工程項目管理,及時向社會公布資金使用情況,盡力幫助都江堰人民重建美好家園。

來源: 解放日報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相關文章:
2009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國務院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 全國范圍征求
《政府工作報告》5種少數民族文字單行本出版發行
向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政府工作報告誕生記
訪談實錄:周濟結合政府工作報告談我國教育工作
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魏禮群解讀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全文(2008年3月)
溫家寶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圖片新聞:
中國08年GDP增速9.0% CPI上漲5.9% 房價漲6.5%
寒潮橙色警報:華北黃淮等地將現大風 局部降溫14℃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