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突出保障基本民生,推動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向基層、郊區農村和困難群體傾斜,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加大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力度。落實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扶持政策,幫助1.1萬人創業。統一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標準,惠及20多萬城鄉居民,實現新農合市級統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繼續提高10%以上。增加養老服務供給,養老床位達到12.6萬張,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增加到189家。啟動17個城市更新試點項目。拆除中心城區二級舊里以下房屋65.9萬平方米,過去五年累計拆除320萬平方米。新建籌措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實施舊住房綜合改造19.7萬套,過去五年累計完成87.8萬套。
加大文化和社會事業惠民力度。推動公共文化配送與需求有效對接,服務城鄉居民1234萬人次。統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資源配置標準,在郊區新開辦中小學和幼兒園67所。實施新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制定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規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規劃,啟動高校“高峰”、“高原”學科建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在公立醫院實施醫藥分開,啟動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探索分級診療制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開展改善醫療服務行動,在公立醫院公益性評價、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質量保障、信息公開等方面探索建立一系列新機制、新制度,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市民體育大聯賽參賽人次達到238萬,成功舉辦國際滑聯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勞倫斯世界體育頒獎典禮,上海體育健兒在第三屆全國智力運動會、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進一步落實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意見,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全面加強。
(五)緊緊扭住突出問題和短板不放松,狠抓城市安全和基層建設,加強社會治理、城鄉統籌發展和環境綜合治理
全力保障城市安全。堅持最嚴標準、最嚴要求、最嚴措施,全面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制定實施公共場所人群聚集安全管理辦法,完善軌道交通大客流應急預案?;就瓿晒I園區外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港區危險化學品倉庫的布局調整,建成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和車輛監管系統。建立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制度。完成1633臺住宅小區老舊電梯的安全評估。加強火災防控體系建設,完成100個住宅小區老舊消防設施改造,為500幢高層售后公房增配消防設施。
加強社會治理和城市管理。完成街道機構調整,取消街道招商引資職能,初步建立社區工作者職業化體系,基層服務管理職能得到增強。順利完成居委會、村委會換屆選舉。探索社會力量參與信訪實地督查。開展社會治安復雜地區專項整治行動。實施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推動執法力量下沉,在所有街鎮設立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實現區縣網格化管理平臺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機構整合。狠抓城市管理頑癥整治不放松,違法建筑、“群租”、非法客運、無序設攤的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啟動實施住宅小區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完成2666萬平方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122.6萬戶老舊住宅小區供電設施改造。
推進郊區農村改革發展。實施城鄉發展一體化意見及配套政策。建立鎮村河道整治補貼機制,完成156公里中小河道整治、2445公里中小河道疏浚。全面實現郊區縣集中供水。完成100個村莊改造、1032戶農村危舊房改造。整建制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新增768個家庭農場。推進鎮村兩級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就瓿赊r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啟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一批農村綜合幫扶“造血”項目落地見效。
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示。實施經營性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低效建設用地減量7平方公里。啟動實施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全面完成中小鍋爐、窯爐的清潔能源替代和黃標車淘汰,新增新能源汽車4.4萬輛。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完成建成區直排污染源截污納管,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1%。全面啟動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探索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新機制,第一批11個地塊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新建綠地119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15%,比五年前提高2.1個百分點。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主動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加快推進經濟結構優化、發展動力轉換、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奮斗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在各個崗位上付出智慧、心血和汗水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上海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看到,上海正處在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攻堅階段,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制造業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創新引領發展的動力還不強,創新創業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仍很突出,農村生產生活方式亟待轉變。人口資源環境約束更加凸顯,嚴重制約經濟可持續發展,也增加了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的難度。外部環境深刻變化,開放型經濟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養老、醫療、教育、交通、環境保護、城市安全等方面仍有許多群眾不滿意的地方,還存在不少短板。我們要直面問題,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努力在破除瓶頸、補齊短板上取得明顯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