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外貿出口、利用外資保持正增長,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1.5個百分點,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0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PM2.5濃度較2013年下降13%,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省定標準,公眾安全感保持在92%以上。
為實現以上目標,我們將認真貫徹中央、省、市委決策部署,切實踐行“五大理念”,深入實施“六大戰略”,大力發展“五型經濟”,圍繞結構性改革這一重點,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著力穩定經濟增長,著力推進轉型升級,著力深化改革開放,著力保障改善民生,以“邁上新臺階、建設新南京”的優異成績,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今年我們將切實做好以下六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強化創新在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促進科技創新與“五型經濟”緊密結合,加快構建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方式。
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圍繞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基地,加快創新型經濟發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規模以上企業建設研發機構,加快發展以企業為主體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增長8%,建設1—2家市級重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新建60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提升創新載體建設水平,充分發揮“一區兩園”示范引領作用,加快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推動開發園區向創新園區轉型,加快發展眾創空間。深入實施“創業南京”人才計劃,創新人才服務方式,重點集聚10名科技頂尖專家,培育40名創新型企業家,引進480名高層次創業人才,引領3800名青年大學生創業。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優勢,加快推動科研成果就地轉化,實現科技服務業總收入480億元。
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人才、技術、管理等創新要素配置,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實現新發展。以創新釋放消費需求,持續推進智慧城市、健康名城、暢游南京建設,用好國家內貿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等機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培育服務消費、信息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等新的消費增長點,提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分類做好“去庫存”工作,擴大普通住房土地供應,調整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逐步擴大公租房供應范圍,有效釋放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以創新優化投資結構,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提高投資有效性,重點加大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城市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投資,改進考核辦法,完善獎懲機制,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以創新提升出口水平,實施優進優出計劃,大力發展新興外貿業態,積極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進口試點,擴大自主品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提升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打好“降成本”組合拳,落實國家、省減稅清費政策,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認真做好“去杠桿”工作,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規范各類融資行為,遏制非法集資,加強風險監測預警,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調高、調輕、調優、調強、調綠”的導向,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倒逼產業轉型升級。落實“中國制造2025”南京實施方案,全面實施企業制造裝備升級計劃、企業互聯網化提升計劃,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加快實施智能工廠培育計劃,前瞻性布局工業機器人、3D打印等智能制造技術,啟動20家智能工廠創建工作,推進智能工廠示范城市建設。落實南京“互聯網+”實施方案,促進以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融合創新。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技術升級、設備更新改造。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七大類14個重點領域,加快推進LG新能源產業基地、中電熊貓電子裝備產業基地、中航南京航空裝備產業基地、中船海洋裝備機電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提高產業集聚規模,加快建設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基地。推動服務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總部經濟、金融服務、智慧物流等高端服務業,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全力打造中國軟件名城、長三角區域金融中心和長江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扎實做好“去產能”工作,積極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繼續化解鋼鐵、水泥等過剩產能,加快淘汰建材、鉛蓄電池、鑄造、化工等落后產能。啟動南化轉型發展實施計劃,實施揚子石化延長產業鏈提質增效、金陵石化油品升級改造計劃。圍繞今后五年每年減少鋼鐵產能100萬噸的目標,引導南鋼、梅鋼提升產品附加值,提高節能環保標準。
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推動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向園區集聚。大力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參加規范的專業合作社比重達75%,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5萬人。提高農業物質裝備和技術水平,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應用,新增高標準農田10萬畝、設施農業3.5萬畝,農業機械化水平達85.5%。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生產與農產品加工、流通、服務有機結合,休閑農業綜合收入達50億元。實施“互聯網+農業”工程,積極培育一批農業電子商務平臺、示范主體,農業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30%。
(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增強經濟發展動能活力
全面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區域發展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拓展發展新空間。
加快推進江北新區建設。圍繞“三區一平臺”戰略定位,細化完善江北新區發展總體規劃,加快實施一批行動計劃、重大工程、關鍵項目,努力把江北新區建設成為新南京發展的新龍頭、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的標志性區域。主攻創新發展,加快推進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落戶江北,規劃建設一批大學科技產業創新園、綜合型科創服務中心、科技服務城。加快產業培育,圍繞構建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和現代物流、科技服務“4+2”現代產業體系,重點打造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推進西壩、七壩等港口建設,加快集疏運體系和臨港綜合配套服務區建設,提升港口物流業綜合功能。推動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加快推進南京鐵路北站、軌道交通、綜合管廊等一批重大功能性項目規劃建設,推進規劃展示館等重大公益性場館建設。推動濱江、綠水灣等長江濕地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優化城鄉環境,著力構建宜居新區。創新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科技、財政金融等關鍵領域改革,全面增強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
深入推動重點領域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百優民營企業培育計劃,鼓勵發展民營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城市基礎設施、金融、公共服務、農業等領域。推進小微金融、科技金融、互聯網金融創新,更好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施國有資本有序進退,清理退出、重組整合、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推動國資監管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繼續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除涉密部門外,實現部門預決算公開全覆蓋,嚴格財政預算執行。統籌專項資金使用,盤活存量資金,優化支出結構,規范轉移支付,強化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及應用。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發證。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做好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深化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創新試點,推進農村“三地一產”確權登記頒證,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
提高對外開放發展水平。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開放發展戰略總布局,提升開放層次,拓展開放領域,增創對外開放新優勢。加快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利用外資水平,突出引資、引技和引智相結合,推進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鼓勵外資企業總部機構和研發機構落戶南京,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等外資功能性機構15家。鼓勵軌道交通、電力裝備等優勢企業“走出去”,擴大海外投資。加快南京電子口岸二期工程建設。實施部分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推動開發園區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積極推廣復制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創新體制機制和運行模式,更好地集聚高端人才、高端技術、高端產業。積極申報自貿試驗區,高水平建設海峽兩岸產業協同發展和創新試驗區,推動化工園綠色轉型,推進溧水開發區創建國家級開發區,打造高能級的開放型經濟平臺。發展壯大樞紐型經濟,全面落實空港、海港、高鐵港三大樞紐經濟區發展政策措施,強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綜合樞紐功能,推動空港樞紐經濟區申報省級開發區和空港綜合保稅區,創建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加強與長江沿岸中心城市合作交流,全面推進都市圈協同發展,加快寧鎮揚同城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