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聚焦綜合施策,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適應新常態,著力穩增長、打基礎、增后勁。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制定“1+6”實施方案。關閉退出3對煤礦、495萬噸產能,妥善安置職工2.9萬人。設立40億元土地儲備基金,統籌推進關閉礦井土地收儲和人員安置。強化房地產去庫存,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減少94.4萬平方米。制定減輕企業負擔26項措施,直接為企業減負19億元,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占比下降8.5個百分點。全年新增貸款85億元,直接融資208.5億元。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1家,38戶企業在省股權交易中心成功掛牌。強化實體經濟幫扶。出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產業發展基金投入實體經濟10.4億元。完善精準幫扶重點工業企業制度,研究解決180家企業涉及的土地、規劃等589個問題,兌現財政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獎補資金4693萬元,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10%,產成品庫存下降8%。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深入實施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建立健全項目謀劃推進機制,不斷提高項目開工率、竣工率、達產率和轉化率。全年億元以上省重點項目新開工106個、續建131個、竣工61個,累計完成投資45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22.9%。工業、服務業億元以上項目分別完成投資140.5億元、254.6億元。民間投資增長5.1%。爭取中央預算內和省級補助資金2.45億元。設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前期服務引導基金。積極推進開放合作。合淮同城化邁出堅實步伐,加快推進合淮工業走廊規劃修編,與合肥市政府達成新橋國際產業園托管意向,壽蜀現代產業園落地項目20余個,濟祁高速公路、206國道淮南段改造等合淮重要通道全面完工。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新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25個、總投資508.9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3億美元,引進內資720億元,實際到位外商直接投資2.6億美元。不斷夯實園區平臺。省級以上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36億元。深入推進市經開區全員聘任聘用制改革,編制完成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總體規劃,市高新區爭創國家級高新區驗收完畢,其他園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二)聚焦結構調整,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圍繞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累計下達產業發展基金扶持計劃23.5億元。支柱產業優化提升。堅持煤電一體、清潔發展,煤炭、電力行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5%、5%。幫助煤炭企業減負脫困,啟動“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撥付失業保險調劑金1000萬元,緩繳社會保險費9.7億元,分別下調養老保險、失業保險企業繳納比例1個、0.5個百分點。支持煤炭企業加快轉型,淮南礦業集團、中煤新集公司扭虧為盈。主導產業加快成長。一以貫之推動中安煤化一體化項目建設,完成項目全面復工各項準備工作。現代裝備制造業升級提速,首批新能源智能旅游房車順利下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迅速發展,大數據產業實現產值26億元,116家大數據關聯企業錄入國家統計基本單位名錄庫。出臺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壽縣榮獲“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稱號。高成長性產業加快培育。累計完成投資419.5億元,增長50%。服務業增加值增長7%。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0.5%,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分別增長17%、15%。建成并網光伏、風力發電項目裝機容量42萬千瓦。現代醫藥產業增加值增長7%。全年糧食總產284.8萬噸,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2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