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自然保護區建設和野生動植物管理不斷加強
林業系統新建自然保護區73處,面積122萬公頃。目前,我國林業系統已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301處,總面積12553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3.07%,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59處,面積8138億公頃。積極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加強重要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大熊貓、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獲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繼續對100余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組織實施野外巡護、棲息地維護改造、救護繁育活動,東北虎、東北豹等物種數量明顯增長,繼續擴大朱鹮、揚子鱷、白頸長尾雉等放歸自然活動區域。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成立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在全國部署開展“清網行動”和監督檢查,幾乎全部停止象及其制品進口,并宣布于2017年底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開展第二次全國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出臺《珍稀瀕危植物回歸指南》和《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種子采集技術規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扎實推進,及時處置控制了湖北獅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西藏野鳥H5N8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疆北山羊小反芻獸疫等26起野生動物疫情。大熊貓人工繁育和野化放歸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國人工繁育大熊貓40胎64只,成活54只(含境外),全國人工圈養大熊貓種群總數達到464只。在四川雅安栗子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嘗試同時放歸2只大熊貓。
九、濕地保護管理力度明顯加大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國家林業局印發《退耕還濕實施方案(2016—2020年)》、《甘肅、寧夏等地濕地產權確權試點方案》。天津、江蘇、福建出臺地方濕地保護條例,目前已出臺地方濕地保護條例或辦法的省(區、市)達26個。安排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3億元,啟動濕地保護大項目建設試點。安排中央財政資金16億元用于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和退耕還濕試點等。新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134處,驗收試點國家濕地公園74處,新增濕地保護面積24.5萬公頃。開展長江經濟帶15處重要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功能和價值評價。貴州、云南省完成泥炭沼澤碳庫調查。扎實推進GEF5期項目,完成中美自然保護議定書附件12項合作項目。出版《中國濕地資源》系列圖書及電子圖集。舉辦第十屆國際濕地大會、中美自然保護研討會,參加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第六屆世界保護大會。與英國野禽及濕地基金會(WWT)、美國保爾森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協議等。開展世界濕地日、長江濕地網絡、黃河濕地網絡和沿海濕地網絡等重大活動。
十、草原建設持續推進
按照“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要求,農業部印發《推進草原保護制度建設工作方案》。召開新一輪政策啟動實施視頻會,印發政策實施指導意見。深入實施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草原治理、退耕還林還草、西南巖溶地區石漠化草地治理等工程,啟動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試點工程,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草種項目等。全面落實草原牧區發展扶持政策項目,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實施范圍新增河北張承地區6縣,助力京津冀一體化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退牧還草、西南巖溶地區石漠化草地治理等工程增加儲草棚、青貯窖、黑土灘治理、毒害草退化草地治理、草種基地等建設內容。新增草原圍欄299.3萬公頃,完成退化草原改良312.7萬公頃,建設人工草地1307.9萬公頃,實施草原禁牧1.05億公頃,草畜平衡1.7億公頃。監測結果顯示,2016年,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達10.4億噸,較上年增加1%,實現穩中有增;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4.6%,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全國草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重大生態工程項目區草原植被狀況明顯改善。
十一、森林經營力度不斷加大
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著力提高森林質量”的指示要求,積極推進森林經營。國家林業局召開全國森林質量提升工作會議,印發《全國森林經營規劃(2016-2050年)》、《省級森林經營規劃編制指南》,加快推進建立三級規劃體系。出版《森林撫育規程解讀》。調整成立了國家林業局森林經營工作領導小組。開展2014年度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國家級抽查,結果顯示,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面積核實率98.3%,核實面積合格率98.5%,作業設計合格率93.9%,森林撫育質量保持較高水平。布設森林撫育成效監測固定樣地400余組。完成全國森林經營樣板基地建設中期評估,總結提煉出10個主要森林類型的系列經營技術模式。加大森林經營人才培訓力度,舉辦森林經營管理技術人員師資和檢查人員培訓班五期,培訓500余人。繼續推進與美國、德國、斯洛伐克等雙邊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亞太林委會等多邊合作,啟動第二輪中美森林健康經營合作項目,跟蹤蒙特利爾等國際森林經營進程,舉辦第26次蒙特利爾進程成員國工作組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