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是堅持以協調促進轉型,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堅持“一尊重、五統籌”理念,注重長遠發展,注重減量集約,注重生態保護,注重多規合一,打造“楚風漢韻、能源之都”城市品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統籌好空間布局、產業布局和人口布局,支持田家庵、大通、山南新區融合發展,打造城市主城區,建設行政文化中心、現代商貿物流綜合區、戰新產業集聚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支持謝家集、八公山打造城市副中心,統籌推進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重點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支持潘集建設現代化綠色能源基地;支持壽縣打造“南工北旅生態縣”,推動新橋國際產業園與合肥經開區一體發展;支持鳳臺建成全省一流經濟強縣;支持毛集建成淮河之畔一流小城市。堅持“主攻山南、提升老城”,全力以赴聚項目、聚人氣,建成山南新區核心區;以“兩治三改”為主抓手,以功能提升為主方向,制定城市交通堵點治理規劃,實施一批利民便民工程,大力推進老城區改造。健全市礦聯席會議機制,推動市礦融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鄉村規劃管理,加強美麗鄉村、特色小鎮、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特色精品農業大市、生態有機農業強市,讓農業更綠、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三是堅持以綠色引領轉型,著力建設生態文明美麗淮南。淮南山水資源豐富,千里淮河穿城而過,城市綠肺舜耕山橫貫東西,上窯山、高塘湖山水一色,壽州古城、八公山、焦崗湖、瓦埠湖遙相呼應,35萬畝采煤沉陷區水面鑲嵌其間,這是淮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環境友好導向,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管控,爭創國家森林城市。依托獨特的山水資源、人文資源,創建壽州古城、八公山景區、焦崗湖景區國家5A級景區,構建“T”型生態文化旅游長廊,建設文旅強市。探索采煤沉陷區資源化利用新路,把沉陷區變成生態區、開發區、旅游區,打造國家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示范城市。建設綜合康養產業區,打造養老養生宜居之城。堅持資源節約優先,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用3-5年時間打造煤礦開發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百億產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推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的全面發展,能耗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大力實施環境保護“五個一”行動,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是堅持以開放助推轉型,著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引進來、走出去。大力承接合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輻射,打造長三角地區能源基地及新型化工產業基地。落實省“三個聯動”部署,依托合肥都市圈加速合淮同城化,加快合淮工業走廊、新橋空港經濟示范區淮南聯動發展區建設,打造輻射沿淮、撬動皖北崛起的重要增長極。發揮縣區園區主力軍、主戰場、主陣地作用,推動縣域經濟振興發展,重點打造“3+2”園區平臺,支持淮南經開區、淮南農場、大通開發區融合發展。全面參與淮河生態經濟帶開發,科學規劃利用淮河岸線資源,全面開展引江濟淮工程淮南段建設,為淮河通江達海開辟新的黃金水道。建設交通強市,構筑立體綜合交通,深度謀劃建設大通道、大物流園區,推進皖北城際鐵路、沿淮高速公路、淮南港七大港區及物流園區、淮河淮南境內行蓄洪區調整改造,以及瓦埠湖大橋等10座跨河(湖)橋梁隧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一縱兩橫”高鐵網、“兩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四環七通道”干線路網的交通新格局。創優“四最”營商環境,營造“服務企業、尊重企業家”的濃厚氛圍,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形成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新機制。
五是堅持以共享保障轉型,著力打造人民滿意的幸福城市。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以收入結構調整和公共產品供給為突破口,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拓寬居民增收渠道,逐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實施健康淮南戰略,爭創全國食品藥品安全城市。創新社會治理體系,深化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堅持民生為本、脫貧為先、平安為基,在“七有”領域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各位代表!規劃未來是為了創造未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只要我們團結帶領390萬勤勞智慧的淮南人民堅定信心、開拓奮進,繼續發揚淮河文化中敢闖敢拼不服輸的精神,就一定能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