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政府各項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適應新時代、聚焦新目標、落實新部署,堅決完成“三大攻堅戰”和“八項行動計劃”年度任務,為實現長遠目標打下堅實基礎。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導向、績效評價、政績考核指標體系,邁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堅實步伐。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主要預期目標是:在堅持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夯實基礎、做實措施,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左右,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比達到1.9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9%、9.5%和8.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以內,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節能減排降碳等約束性指標完成國家下達任務。
(一)加快產業升級。聚焦智能產業,加強精準招商、專業招商,以誠信招商,用環境招商,落地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和中小型成長性項目。引進一批大數據智能化領軍企業,加快構建大數據開發應用平臺。圍繞集成電路、液晶面板、智能機器人等領域,加大品牌商和制造商引進力度,推進智能終端產品延伸價值鏈。加快林肯汽車、福特和金康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建設,擴大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對接國家智能制造等高端裝備工程,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項目和配套企業。推動工業互聯網、云服務在重點行業應用,建設一批智能園區、數字工廠和數字車間。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充分利用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源,滾動實施智能技改項目,確保技術改造類工業投資增長20%。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適應消費升級新趨勢,鼓勵實體商業轉型發展,建設智慧商圈、智慧商場,構建“線上+線下、商品+服務、零售+體驗”新模式,擴大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興消費。加快發展會展經濟、夜市經濟和休閑度假經濟。提升物流業智能化水平,發展共同配送等新型供應鏈。培育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增加上市企業數量,增強上市企業融資能力,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做強做靚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山國際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重點旅游景區和精品線路品質,加強旅游文創策劃和品牌塑造,辦好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建設“旅游云”,旅游總收入增長20%以上。
激發創新活力。推動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和大學科技創新城升級發展,提升運營水平和產出效益。培育和引進科技研發平臺200家,新建一批技術創新聯盟。整合科技研發資金,實施一批重大研發項目。做實“雙一流”建設各項工作,增強源頭創新能力。優化高校專業結構,增設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學院和專業。實施引才專項行動,下大力氣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帶動各類創新人才加速集聚。
(二)深化重點改革。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在“破、立、降”上狠下功夫。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倒逼落后產能和無效供給退出。實施房地產市場系統調控和超前調控,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依法依規對低效、無效企業及空殼公司進行市場出清,優化破產重整機制,做好企業債務處置和職工安置工作。完善“企業減負30條”“電氣15條”等政策,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降低用能、物流等收費,減輕實體經濟負擔。
以改革激發國有、民營經濟活力。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深化投資運營公司試點。推動國有資本向公共服務、重點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集中,加快從一般競爭性領域有序退出。壓縮國有企業管理層級。推進國企集團層面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業績考核和薪酬分配機制。召開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制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意見。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打造有夢想、有情懷、有作為的“渝商”隊伍。加快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依法保護非公有制企業和公民合法權益,堅決破除在產權保護、市場準入、要素配置、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歧視性限制。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制重組。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各項扶持政策,幫助解決好融資難、用工難、政策落地難等問題。
抓好財稅金融改革。強化財政資金績效管理,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合理劃分市與區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加快地方稅體系建設。改革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整合市屬國有擔保機構,推動設立直銷銀行、合資證券、法人保險、移動金融、物流金融等新牌照機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