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民安、民富、民享,是我們國家長治久安最根本的基礎,是我們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
實現民安、民富、民享,是一項崇高的理想,更是一項巨大的持久的涉
及自然與社會的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根據過去的歷史經驗和傳統做法,往往是定性多,定量少;縱有定量,也存在自報多,客觀嚴格計量少。特別是對綜合的涉及全局的社會經濟與自然的運動進行科學的核算與監測更無先例。因此,完全有必要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民安、民富、民享這一偉大的歷史進程中,建立中國的民生指數。建立中國民生指數,實際上是建立一套中國民生指標體系,經過對這一套指標體系的核算,然后綜合測算出中國民生指數。
中國民生指數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首先,物質和財富的增長是民生與民富的重要基礎,要努力實現社會總財富的凈增實增;其次,環境與生態的優化,是民生的基本條件;其三,政府提供卓有成效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是保障以人為本社會公平的重要條件;政府應當關注并努力滿足人民的安全、健康、教育、發展、民主等方面需求,實現民安民享。基于上述考慮,中國民生指數的設計邏輯應從社會凈財富、收入分配、環境生態、政府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等各個環節來反映中國人民的生存、生活和福利狀況,力求從國民收入三次分配的角度,從群眾能分享到的直接福利和間接福利的多角度反映全國人民公平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水平。指數是反映復雜現象總體數量上的變動,能把紛繁復雜的社會經濟乃至自然運動抽象出來,使之成為可測可知的結果。
從中國實際出發,用民生指數監測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滿足中央政府決策需要的同時也能滿足省級及計劃單列市一級政府的需要,民生指數的主要框架與指標應包含如下重點:
第一,社會凈財富。包括綠色GDP增長率,國家財政收入增長率,糧食產量增長率等。
第二,收入分配與公平。包括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貧困人口降低率、基尼系數等。
第三,環境生態及安全水平。包括達到I級和II級空氣質量的天數,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降低率,化學需氧量排放降低率,主要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蔬菜農藥殘留抽檢平均達標率,藥品安全抽樣合格率,交通事故死亡率,犯罪率,社會治安滿意度等。
第四,社會保障水平。包括城鎮調查失業率,農民工抽樣工資增長率,城市居民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農村人口醫療保險比率,農村人口養老保險比率,財政性社會福利支出增長率,社會捐贈款增長率等。
第五,人的全面發展與民主訴求的滿足方面。包括文盲率,人均受教育年限,每萬人大專生人數,參加民主選舉人數比率,參加繼續教育的人員比率。
第六,公共服務水平方面。包括財政性科教文衛體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財政性環保投資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財政性公共設施建設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等。
中國民生指數體系的設計,需要從中國的現實國情出發,綜合吸收當代經濟學與統計學的成果和實踐。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以量化的指標來更加突出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更好地規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全體國民在共建中更加公平地共享民生,以使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有科學的指標體系加以量化。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民生指數這一重要指示器的導向作用;將民生指數作為檢查以人為本,監測民安、民生、民富狀況的工具,可以發揮重要的監督作用,考核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是否為民辦實事;這一指標體系,還可以幫助樹立新的政績觀,完善政績評價體系;此外,這一指標體系還可以改革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和統計體制,在建立、健全、提高我國宏觀調控體系中發揮重要的補充作用。在此,特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建議由權威部門牽頭,成立中國民生指數研制小組,設計完善方案;組織論證報批;按程序經審核同意后,報國務院批準實施。
其次,搞好指數編制。由國家統計局牽頭,國務院相關部委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各負其責;各項數據報經國家統計局審核匯總、組織評估、編制指數后,依統計法每年向全社會公布。再其次,將中國民生指數列入中央監測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方式,作為決策的綜合依據;同時也作為全國人民對政府施政結果的監督內容和工具。
最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參照編制地方指數;條件成熟后擴大到省會城市和地級市參照編制并向社會公布。(文/鄧平 中山大學特約研究員、湖南大學兼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