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2008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9229元,日平均工資達到111.99元。與2007年相比,年平均工資增加了4297元,增幅達到了17.2%,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0%。
不過,這一數據遭到了大量公眾的疑問。截至昨日21:00,新浪轉載該數據公告的頁面有超過1.7萬網友留言,大多數人認為,城鎮職工的平均工資和增幅達不到這一水平,并質疑統計局的數據真實性。其中類似“國家培養了我,我卻拖了祖國的后腿,深感慚愧!”這樣的本科畢業生留言非常具有代表性。
專家:統計口徑有待改善
統計局公布數字的同時說明,工資總額是指這些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不論是否計入成本,不論是以貨幣形式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均包括在內。工資總額統計的是個人稅前工資,并且包括個人交納的養老、醫療、住房等個人賬戶的基金。
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對此指出,社會的質疑可以理解但需要說明。原因之一是,現有統計制度和口徑沒有將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雇工包括在內,而這一部分人為數不少。
據蘇海南估計,目前城鎮工作的勞動者當中約有1億人左右沒納入統計范圍,而這一部分勞動者的收入水平比大中型企業單位和外商投資單位,以及機關和事業單位等職工的工資水平明顯要低。
其次,統計數據顯示的是平均工資和增幅,而具體到不同層級和崗位人員身上,低于平均數的大有人在。
蘇海南表示,這兩個因素造成相當一部分人對這個統計數據不太認可。這表明現在統計制度還沒來得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并隨之改進完善,但有關數據還是能基本反應已經納入統計范圍內人員平均工資的變動情況,這能夠從一個方面幫助我們了解宏觀分配情況;當然,光有這些數據還遠遠不夠。對此,統計局也認識到統計口徑、范圍和發布數據組成等問題,現在正在著手考慮研究完善統計制度。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副教授陳步雷認為,應對職工范圍有一個合理的界定。目前的統計中有很多職工事實上是資方的代表或高層管理人士,而把中高層雇主和管理層納入計算范圍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行業收入差距最大達11倍
分行業大類看,與2007年相比,各行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絕大部分增長都在2000元以上。而最高與最低行業平均工資之比達到了11:1。
蘇海南指出,這一比例比以往又進一步拉大。證券和銀行業職工工資的增長速度高于平均增幅,會進一步拉大行業收入差距;與此同時,許多外向型企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而減薪,降低了這些行業職工的工資水平。
陳步雷則表示,除了行業之間,行業內部也需要對比最高和最低收入水平,才能反映行業內部分配的公平狀況。綜合不同的階層劃分和貢獻率大小,來看行業內是否有相對合理的分配比例,是否存在嚴重失衡和不公平。
從企業、事業、機關分組數據看,2008年城鎮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最高的是機關,為33869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16倍;其次是事業單位,為29758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2倍;最低的是企業,為28359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97.0%。
蘇海南對記者表示:“這一分配關系不是很理想,與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有關。”
陳步雷指出,這是制度性不公平。機關公務員工資水平較高無可厚非,問題在于公務質量如何,整個行政費用的總成本多高,以及公務員的隱性收入福利。“要總體考慮計算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如果和教師收入對比顯然不公平,按教師法規定,教師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務員,數據如果高于教師工資水平,那么顯然是違法狀態。”陳步雷說。
蘇海南還認為,企業工資水平低的另一原因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在金融危機沖擊下,部分外向型企業減薪和裁員,進一步降低了平均工資水平。而今年企業將更明顯地面臨這樣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