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測繪局、中國地震局今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介紹汶川地震對地震周邊地區及青藏板塊地形的影響。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介紹,目前,中國地震局正在災區部署50余個連續GPS觀測站,展開了第二次復測工作。
陰朝民說,汶川地震以后,中國地震局和國家測繪局組織了200余人的觀測隊趕赴災區,冒著余震和次生災害的危險,歷時一個多月,對震區已有的監測點進行了復測,獲得了第一手的觀測資料。通過兩局測繪人員、分析人員夜以繼日的分析論證獲取了此次結論,此次結果對后續工作有重要意義。
一是明確了結論。通過直接觀測的資料,給出了汶川地震前后震區及其周邊地區地形變化的基本情況,使我們對這次地震引起的地理環境變化有了客觀的、科學的認識。
二是提供了基準。地震引發了地形的變化,在該地區的大地控制點坐標也發生了變化,如果繼續沿用震前的點位坐標,勢必使災后的重建和實施等工作產生地理坐標的偏差,通過大地控制點坐標的調整,對恢復重建提供了精確的地標服務。
三是這次測繪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撐。特別是地震烈度分布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和約束條件,使科學家能進一步對地震引發的自然現象以及機理進行探索。
陰朝民稱,目前,中國地震局正在災區部署50余個連續GPS觀測站,同時展開了第二次復測工作,進一步把握震后地殼運動的狀態。中國地震局和國家測繪局將深入加強合作,為社會提供更多的相關信息。(據中國政府網文字直播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