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 中國人首次漫步太空
"神七"航天員舉行出征儀式 胡錦濤壯行(實錄)
[神七25日21:07-22:27擇機發射] [太空行走須密切關注空間輻射及太陽爆發]
[翟志剛 劉伯明 景海鵬任神七航天員/簡歷/答問實錄/分工/主要任務]
[27日出艙/取回80個飛船外實驗品] 楊利偉談神七 看實際情況決定出艙航天員
[如遇險最快4小時回地面 晚上發射意在白天出艙] [氣閘艙門:生死之門]
新華網酒泉9月25日電 夜間發射、飛船滿負荷飛行、航天員出艙行走……在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神舟七號將填補多項空白。
“載人航天飛行從來是高難度、高風險的任務。從發射、出艙到回收,3名航天員與他們乘坐的神舟七號飛船至少要在6個關節點上經受嚴峻考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那么,這6大關節點是什么?
關節點一:發射
載人航天飛行中,在火箭點火、起飛、上升和返回階段,出現致命故障的可能比較大。
承擔神七發射任務的是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這是我國可靠性最高的火箭,已先后成功將6艘飛船送上太空。火箭的可靠性已經從發射神舟一號時的0.97提高到了發射神舟七號時0.98,被譽為“金牌火箭”。
盡管如此,發射場系統為了確保航天員安全,還是實施了一系列應急預案。
100多米高的發射塔增加了逃逸救生滑道,在緊急情況下航天員可以由此滑道下滑至地下掩體安全撤離。飛船發射采取遠距離測試發射模式,可以在距離發射塔1500米外進行控制發射,發射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飛船上升段的應急救生共設立了8種模式,其中大氣層內4種、大氣層外4種,針對不同階段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措施和手段。
專家解讀(發射場系統總指揮崔吉俊):50年的歷史積淀、100多次成功發射各類衛星和飛船的經驗,再加上世界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確保發射成功的信心保證。
關節點二:變軌
神舟七號飛船在飛行到第5圈時,將在地面指揮控制中心的控制下,由橢圓軌道轉變為近圓軌道。變軌能否成功,對飛船能否按計劃完成各項飛行任務和準確返回地面預定著陸場至關重要。
飛船發射升空后,進入的是距地球表面近地點高度約200公里、遠地點約350公里的橢圓軌道。在橢圓軌道上飛行的飛船,高度和速度時刻都在變化,每個點的數據差異比較大,返回時方案設計較為困難。實施變軌控制,就是要將飛船推入距地球表面約343公里的圓形軌道。
飛船變軌的實現,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計算和精確控制至關重要。當飛船收到北京飛控中心發出的變軌指令后,將通過控制飛船上的發動機的工作時間長短、推力大小和方向來修正自身的飛行軌道。
專家解讀(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在我國首次繞月探測中,我們通過精確計算和精確控制延長了嫦娥一號衛星的壽命。在神七任務中,我們有信心同樣高質量地完成測控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