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發展門戶網2012年6月14日:世界銀行發布的一份關于移民與匯款的新報告說,盡管一些移民目的地國家就業前景惡化并出現反移民言論,但2008/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并未使移民勞工返回原籍。
《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及之后的移民與匯款》報告說,事實上,移民可能緩解了危機帶來的一些痛苦,因為他們往往愿意接受低工資和低福利,而且幾乎不依賴國家。
世界銀行主管減貧與經濟管理的副行長奧塔維亞諾?卡努托說:“在危機期間,在對外援助持續低迷和外國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移民匯款繼續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提供了一個穩定的外匯來源。”
報告認為,取消對人員流動的限制,可以有助于增加國家之間的資金流動,緩解危機產生的部分不利影響。2012年移民勞工匯款預計可達3990億美元,比2011年的3720億美元有所增加,匯款是移民與發展之間最明顯的聯系。
盡管2.15億名國際移民中有很多人面臨著一些移民目的地國家尤其是歐洲高收入國家的就業前景變壞,但他們給原籍國家人的現金支持保持著韌性,近年來只有2009年有所下降,不過也只下降了5.2%,這與全球私人資本流量大幅下跌的情形截然不同。
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局長漢斯?蒂莫說:“匯款的韌性對于發展中國家是個好消息,匯款仍是一個波動不大的外匯收入來源,特別是對于欠發達國家而言。對于家庭來說,這種現金轉移在很多情況下是原籍國家人賴以生存的唯一經濟來源。”
然而,盡管多年來記錄了匯款額的不斷增長,但將這個數額巨大且不斷增加的資金來源用于經濟社會發展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絕大部分匯款都用于維持家庭生活和購買消費品。
該報告是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首次對匯款課題開展的綜合性研究,匯編了45項獨立的研究,介紹和討論了世界各地的匯款做法以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每項研究由一名專家擔綱編寫,分析某些國家和匯款的某些方面,如匯款流向模式、接受匯款的社區和家庭對匯款的使用等等。
報告由世行移民與匯款研究主管迪利普?拉塔、倫敦攝政學院跨國研究與營銷學教授易卜拉欣?賽爾克齊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人類學副教授杰弗里?科恩聯合編輯,科恩教授還合作撰寫了報告第一章關于危機期間匯款流動與做法。
賽爾克齊說:“出乎意料的是,我們沒有發現移民回國的證據,即使是在金融危機減少了美國和歐洲的就業機會而許多其他國家如西班牙采用經濟激勵措施鼓勵移民回國的情況下。”
事實上,移民是對金融危機的一個戰略對策。如同任何政治或環境大災難一樣,金融危機造成人類的不安全,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對策就是出國或者在國內流動來逃避危機的影響。
拉塔說:“匯款繼續保持韌性,除2009年出現下降外保持了健康的增長勢頭。不過,在本書付印后,全球經濟持續出現嚴重波動,可能會影響到移民收入,進而影響到匯款。”
對于匯款接收國,匯款保持韌性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移民目的地的多樣化。
南亞和東亞各國有大量移民在美國、歐洲和海灣合作理事會國家,繼續呈現匯款流入增加。報告中的一項研究得出結論認為,只有曠日持久的全球經濟衰退才會造成印度的匯款流入下降,印度是2011年最大的匯款接收國,達640億美元。
與此相反,拉美加勒比地區的移民集中在美國,因此在整個金融危機期間匯款出現大幅下降。墨西哥是世界第三大匯款接收國(2011年為240億美元),危機期間來自美國的匯款大幅下降。薩爾瓦多也受到類似的嚴重影響。這兩個案例都凸顯出一個事實,即,很多拉美國家容易受危機影響,尤其對這些國家的城市青年影響較大,使他們面臨更困難的勞動力市場前景和移民機會減少。
關于歐盟危機對匯款接收國的影響的研究發現,西班牙是過去十年發展最快的移民目的地國家,現已成為位居美國、沙特阿拉伯、俄羅斯和瑞士之后的移民匯款第五大匯出國。
在東亞太平洋地區,新西蘭和太平洋島國經濟體移民匯款達到GDP的12%,而菲律賓在過去三十年靠移民匯款保持著國民經濟穩定。
此外,由于很多匯款接收國、如印度、墨西哥和菲律賓的本國貨幣貶值,這些國家的移民轉向在南亞和東亞的投資性匯款,因為南亞和東亞的貨物、服務和資產突然之間變得非常便宜和買得起。
報告建議,各國制定政策減少對人員流動的限制,開展為使用匯款做長期投資和促進創業提供便利的計劃。根據東道國和接收國的具體需要設計此類改革,可以加強匯款對發展的貢獻。
簡化匯款交易手續,降低交易成本,也可以有助于增加使用官方渠道的匯款額,尤其能讓許多小國獲取移民收入的社會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