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羅布泊干涸之謎
羅布泊湖的干涸之謎,足足困擾了夏訓誠28 年。
1980 年,夏訓誠在美國著名遙感專家、曾任埃及總統科學顧問的埃爾巴斯教授家作客。在客廳里,他看到一張羅布泊的衛星圖。這也是他首次見識羅布泊的全貌,圖中干涸的羅布泊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輪、耳孔,甚至還有耳垂。當時,埃爾巴斯問夏訓誠:這只“大耳朵”究竟是什么時候形成的?“耳輪”、“耳垂”和“耳孔”又分別代表什么?那時,夏訓誠僅去過一次羅布泊,這些問題他一個也回答不了。于是,他向埃爾巴斯要了一張衛星圖片帶回中國,考察研究。
2004 年,在參加完第20 次羅布泊科考后,夏訓誠發現,事實上,“耳輪”是湖水退縮蒸發的痕跡,“耳孔”是伸入湖中的半島,“耳垂”則是喀拉和順湖注入羅布泊形成的三角洲,喀拉和順湖位于塔里木河的尾端。
但是關于羅布泊的干涸時間,始終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謎。羅布泊湖的上游共有5 條河流,其中孔雀河和塔里木河是它的主要水源。有人認為,1940 年,羅布泊上游的孔雀河水流減少,這導致羅布泊湖體收縮后消失;也有人表示,在上世紀60 年代初期,因為塔里木河下游修筑水庫,孔雀河上先后筑起多道堤壩,使得羅布泊日漸干涸。1972 年,美國宇航局發射的地球資源衛星拍攝下干涸的羅布泊湖衛星圖,因此,許多人認為羅布泊的干涸時間為1972 年。
這一次,通過29 個專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謎底終于揭開。“羅布泊干涸的時間,是1962 年。”夏訓誠告訴記者。他翻出一本期刊,上面刊登著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趙濟1959 年在羅布泊湖上劃橡皮船測量水深的照片。那時,羅布泊剛經歷了1958 年的一場特大洪水,照片中的羅布泊水波蕩漾,水域面積達到5000 平方公里。此次科考,夏訓誠邀請已經78 歲高齡的趙老重訪現場,再次來到羅布泊,趙濟證實了當年的確是在位于羅布泊北岸的孔雀河三角洲拍攝下那張照片。
如此大面積的水域,為什么短短三四年就干涸了?通過這次科考,夏訓誠終于得出結論:羅布泊是一個寬而淺的湖面,湖底平均離地面僅三米。這么淺的湖,水體變化會非常快。夏訓誠進一步以羅布泊附近的博斯騰湖為佐證,這個內陸湖緊挨著羅布泊,位于羅布泊正西面。據夏訓誠介紹,博斯騰湖在沒有任何水源補充的情況下,一年湖水深度因蒸發可減少1 米。由此可見,羅布泊在短短三四年時間里完全干涸就不足為奇。
此外,考察隊還對“大耳朵”東北部進行了系統實測。對照顏色有深有淺的衛星地圖,科學家們在地圖明處的條紋里選一個點,在暗的條紋里選一個點,以此類推,一共選了78 個點。通過對這些地面的土樣和地表粗糙度進行分析,專家發現,“大耳朵”是地表粗糙度的杰作。如果地表比較粗糙,反射到測試雷達的信號能量就越強,反映在影像上就偏亮;相反,如果地表比較平緩,比如平靜的水面,反射到測試雷達的信號能量非常弱,遙感圖像就非常暗。
這項系統實測表明,原來人們對于“耳孔”的認識也出錯了。“此前,對于羅布泊的科考人員來說,想要真正進入‘大耳朵’中心并不容易。首先,鹽殼地太過崎嶇不平,沙漠車開不進去;其次,夏季,鹽殼地的地面溫度高達80攝氏度,穿上特制的隔熱翻毛皮鞋,還覺得燙腳。所以我們當時是憑借衛星地圖推測‘耳孔’是伸入湖中的半島,也是羅布泊的最低處。因為在衛星地圖上,那片區域是色調最淺的一個部分。”夏訓誠說。“這一次,科考隊隊員之一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遙感專家艾力西爾親赴‘大耳朵’中心,經過實地測量,才發現‘耳孔’的深度不過兩三米,也不是最低處。因為沙與鹽殼融為一體,形成了灰暗色調,使人們做出錯誤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