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8日),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在香港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06年(第五屆)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在最重要的“城市整體競爭力”指標排位中,與去年相比,前10名排序幾乎沒有變化,只有深圳經過一年時間,超過臺北名列第4;而香港、上海、廣州依然分別名列第1、第2和第6。其中長三角和珠三角均共有6個城市,躋身前30名。
據介紹,研究會按照自主創立的GN評估指針體系,自籌資金遵循非商業化評價原則,自2002年至今,每年均對全國的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等進行評價排序。評價的城市由2002年的265個增加到今年的289個。該研究會強調,該系列榜僅體現了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致力于中國城市問題研究的獨特視角,為城市發展提供智囊服務。
深圳競爭力超越臺北
記者注意到,與去年相比,“中國城市整體競爭力排行榜”前10名幾乎沒有變化,香港、上海、北京依然名列前三名,而深圳則超越臺北名列第4,而廣州則沒有變化,位居第6。另外,珠三角的東莞和中山排位則有大幅提升,其中東莞從第17位提升到第11位,而中山則從30名之外一舉躋身到第21位。而今年前30名排名中,珠三角和長三角各有六個城市入圍。
據該研究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該榜中,城市整體競爭力評價指針體系涵蓋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四大系統。從城市競爭力來看,香港整體競爭力以無可爭辯的優勢仍領先榜首;從區域競爭格局來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等三大沿海地區仍是當前中國最具競爭力的經濟地帶,其代表性城市引領新世紀中國城市的崛起。值得關注的是,中、西部代表性城市的競爭力快速提升,其發展日益引人矚目。
而在今年另外一個重要“中國城市成長競爭力”排行榜中,深圳則位居第1,廣州位居第7。
廣深同列國際化都市
在該研究會去年增加了“中國具國際影響力城市排行榜”之后,今年繼續在該榜項中評出了“2006年中國世界級大都市”、“2006年中國十大國際化都市”和“2006年中國十佳國際性城市”三個榜單。其中廣州、深圳均被列入“十大國際化都市”。
該研究會有關負責人介紹,“國際性城市”是指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具有一定開放力、參與力、對話力、分工力、影響力,尤其是在某一方面發揮著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在該系列排行榜中,對在專業特色方面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中等城市進行關注和評價,旨在深入動態地研究全球化時代中國城市的快速崛起。
另外,據介紹,今年的評選增加了“中國十大品牌城市”等榜項。其中廣州被評為“國際會展都會”,深圳被評為“中國創新之都”。據研究會所掌握資料顯示,這是國內外首次對城市整體進行系統的品牌評價與排行,品牌城市的評價體系與指針也是國內外首次提出。該研究會認為:品牌城市的主要特征是“地域文化卓具特色、品牌個性鮮明可愛、品牌建設科學有效、品牌價值較高、成功商業品牌較多、危機處理得當、知名事件與個人影響積極健康、整體美譽度高”。
另據介紹,該研究會稍后將陸續發布《首屆中國十大現代服務城市排行榜》《首屆中國十大數字化城市排行榜》等五個新榜。(記者 梁永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