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兩會”期間,消費升級、提高居民收入成為熱點議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在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時表示,今年我國將繼續順應居民擴大消費、改善生活的需要,及時調整、完善促進消費的相關政策,進一步推動消費持續較快增長。為此,今年我國將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盡快出臺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調整的方案和政策措施。
雖然與消費萎縮的西方各國相比,2009年中國消費狀況“風景這邊獨好”,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創下1986年以來最高紀錄。但是在對今年消費形勢的判斷上,商家廠家的看法與學者的看法不盡相同。商家廠家樂觀看待今年消費形勢。但是學者則認為,去年我國消費逆周期堅挺,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政府鼓勵消費的政策,這種政策的效果很難持續,預計今年我國消費增長速度或略有放緩。要想真正提高消費在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例,關鍵還是要改變現行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聚焦 消費品廠商看好今年銷量
“國家會著力于房地產行業的增長模式轉型,引導其由‘價漲’向‘量漲’轉變。”21世紀不動產北京區域市場部經理齊凡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談到今年的消費形勢,記者發現消費品的銷售商們大都表示樂觀,即使是當前頻頻被政策調控的房地產業,也比較樂觀。齊凡認為,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并不樂觀,所以今年的經濟增長仍然會依靠國內投資和內需。因此國家今年不太可能會對房地產行業實行大力度的抑制政策。目前調控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房價過高、投資性需求過熱,引導樓市朝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北京金源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費遠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保障性用房的推出,房價漲幅受限,但不可能大跌。房地產上半年交投可能比較清淡,下半年交投會有所上漲。
除了房地產,汽車這一拉動2009年國內消費的另一引擎今年也仍被看好。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9年汽車銷售增速達到了驚人的近50%,今年汽車銷量的增長速度會比去年有所減緩,但預計仍將有15%左右的增幅。
徐長明說,去年由于經濟和政策的雙重刺激,汽車產銷發生了質變,增長達到了頂點。今年將進入平緩期,不過剛性需求并沒有減少,15%的增量也相當可觀。徐長明預計,今年國家預計還會在汽車消費信貸等方面出臺一些政策,至于環境稅,近期可能還不會出臺。
他同時指出,中國的汽車稅費已經是全球最高的了,出于刺激國內消費需求的考慮,國家還是盡量要減免各種稅費,畢竟,在目前的發展階段,國家經濟發展最需要依靠的是制造業,汽車產業鏈長,對經濟帶動明顯,所以汽車產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2009年,受益于“家電下鄉”政策,我國家電內需消費部分抵消了金融危機對外部需求的影響,特別是刺激了我國西部地區家電整體銷售量呈現30%以上的高速增長態勢。而《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實施以來,對消費拉動效果非常明顯,同時促進了產品結構的升級換代。
聚焦 經濟學者與商家觀點不一致
雖然業界對今年的國內市場紛紛表示樂觀,但是經濟學者們卻有不同觀點。建設銀行研究部副總經理周小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去年中國國內消費快速增長,主要原因一是投資信貸的迅猛增長拉動了消費增長。二是優惠政策推動了消費增長。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汽車購置稅減半、房地產交易契稅優惠等政策有力推動了消費增長,讓汽車、房地產成為今年消費的亮點。
“但是今年消費形勢并不樂觀,因為消費后勁不足。”周小知繼續說。一是消費是由收入決定的,今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總支出增速高于人均總收入增速5個百分點,入不敷出,這是難以持續的。二是家電、汽車、住房等各項優惠政策已陸續到期,而居民耐用品的需要滿足率在提高,市場需求也可能會減少。三是消費價格和房價上漲可能會抑制部分需求。四是貨幣信貸增長趨緩也會壓抑部分消費。五是收入分配失衡和收入差距擴大不利于消費的增長。六是宏觀政策由保增長轉向調結構,也在一定程度壓制消費需求的增長。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亞太區首席經濟顧問王月魂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2009年中國的消費增長,第一個原因是政府補貼,這很明顯是不可持續的,肯定會停下來。未來惟一能夠保證消費較高增長可持續的因素,是提高居民收入。“消費不光是你買一輛新車,買一個洗碗機、空調、房子等等,消費的目的是使人們有更好的生活體驗,能夠花時間走進書店或參加音樂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但是,這樣的結構性的調整需要很多年的時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何況中國國內目前還有一個遏制消費的重大因素———高房價。“一套房子上百萬,不僅使小兩口不敢花錢消費了,雙方的老人更不敢消費。”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慶云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直言,“而且如果任由房價繼續高漲,還將刺激投機性購房需求,進一步拉大再分配的收入差距,降低人們的當期消費水平。”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整體預測,如果今年中國經濟保持8.5%的增長速度,由于經濟型轎車減稅、家電下鄉、家電和汽車摩托車以舊換新等擴大消費政策可能出現政策效應遞減,雖然中國仍然具備保持消費平穩增長的諸多有利因素,如: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持續增長為擴大消費增強了后勁,醫改新方案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有助于減輕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儲蓄消費型增長模式使我國消費有較強穩定性,但是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仍將略低于2009年水平。
聚焦 擴消費關鍵要靠提收入
雖然近幾年中國國內消費的同比增長速度很快,但是在當前的經濟結構下,說消費對經濟能起到多大的拉動作用,至少在目前還指望不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鄭新立日前介紹,去年我們全社會投資出現了超常增長,這就使投資和消費的比例進一步惡化,消費率下降到改革以來的最低水平。那么如何才能拉動消費呢?
“2009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對于投資來說,消費對經濟社會的貢獻不是很亮眼,為此,政府工作報告對擴大內需消費提出很多意見,特別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消費能力。只有人的消費水平提高了,購買力增強了,對消費的刺激就能產生拉動經濟的一些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郭國慶這樣對記者說:“拉動消費,提高收入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財政部部長謝旭人6日在人大的記者會上也表示,今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要提高城鄉居民的收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
換一個角度來說,長期來看擴大消費的有效手段,最主要的就是擴大民眾收入。然而,當前我國在這一方面,面臨的問題卻很嚴重。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基尼系數為0.47,早在2000年就超過了0.4的警戒線水平。而且即使當前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這種收入差距還在拉大。根據財政部的統計,2009年前11個月全國財政收入6.34萬億元,同比增長9.2%,其中行政收費等非稅收入同比增長27%,均高于同期經濟增速與居民收入增加幅度。
中國企業聯合會胡遲認為,這種收入差距懸殊的狀況與現階段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制度及環境因素有直接的關系。一般認為,國民收入分配由兩次完成,第一次分配以市場為主,主要考慮效率;第二次分配以政府為主,主要考慮公平,由此取得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平衡。從我國的情況看,經過30年的改革,市場體制框架已基本確立,但市場機制尚不完善,導致初次分配中市場作用不能到位,而諸如行政力量的非市場因素在初次分配領域仍然發揮作用,嚴重干擾了市場機制的功效。與此同時,現階段我國由政府主導的再分配機制也不健全。本來國家通過收入再分配機制可以對初次收入分配的結構進行再分配,有效矯正市場失靈對分配結構的扭曲,但由于我國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滯后,直接導致政府的收入再分配作用的弱化。主要表現在:稅收制度的不健全限制政府進行收入再分配;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完善,這些都加速了收入分配差距擴大。
“所以,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還需要從完善市場機制與強化政府在第二次分配中的作用入手。”胡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一是要推進政府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立規范和透明的制度,清理不必要的行政審批許可、監管項目,減少行政性壟斷,規范政府部門職權范圍,健全審批許可和監管制度并接受社會的嚴格監督;二是要積極推進壟斷性行業體制改革,擴大市場準入,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三是要強化政府在第二次分配中的作用。”(記者 方燁 邢梅 實習生 駱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