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323.HK,下稱中國建材)控股75%的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下稱南方水泥)在上海掛牌成立,這標志著中國建材斥資百億打造的中國水泥航母正迅速成形,并拉開了央企大規模整合水泥行業,以聯合重組應對外資挑戰的序幕。
僅用半年時間,中國建材就通過收購、合資、合作方式將東南經濟區(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的近30家水泥企業組合成南方水泥,創下水泥業快速重組的奇跡。這家近年通過不斷重組而快速擴張的建材央企試圖在三年時間內,將南方水泥的產能從目前的3300萬噸提升至1億噸,成為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水泥企業。
“我們要通過聯合重組對水泥行業進行組織和技術的雙重調整,改變水泥企業效益不佳的現實。”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說,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讓房地產商、鋼鐵企業賺了錢,但很多水泥企業卻因惡性競爭而陷入虧損,南方水泥要通過重組整合的方式讓水泥企業賺到應有的利潤。
如能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建材將創下又一奇跡,長期高度分散、價格戰盛行的中國水泥業也將由此展現新的圖景。但問題是,競爭對手們會給“拼裝”而成的南方水泥提供足夠的整合時間和提價空間嗎?
水泥航母起航
盡管未來目標是成為中國水泥業的航母,但剛剛成立的南方水泥目前只是一支由多艘“艦艇”拼成的龐大艦隊。
南方水泥由中國建材聯合湖南省國資委、浙江省水泥龍頭尖峰集團(8.22,0.01,0.12%)(600668.SH)、江西水泥龍頭江西萬年青水泥(000789.SZ)等共同設立,首期注冊資本為35億元。其中,中國建材控股75%,浙江邦達持股12.5%,其余12.5%股份由江西水泥、湖南國資委、尖峰集團、北京華晨持有。
目前,南方水泥的成員企業接近30家,跨越東南四省一市,絕大部分系收購、合資而來。據中國建材總裁兼南方水泥總裁曹江林介紹,南方水泥到今年年底的產能將達到6000萬噸,未來三年左右時間內,公司將通過重組聯合等方式,使東南經濟區的水泥產能達到1億噸,在該地區擁有30%左右的市場份額。
如果上述目標順利實現,南方水泥有望超過目前產能約6000萬噸的海螺水泥(83.52,2.12,2.60%)(600585.SH),成為新的業界霸主。此外,中國建材在淮海經濟區設有中聯水泥,已成為該地區的龍頭企業,目前產能2400萬噸,未來幾年內將達到5000萬噸。
而中國建材2006年3月在港上市時,水泥產能僅約1100萬噸。中國建材的母公司為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后者是國內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隸屬國務院國資委管理。
上市后,借助央企的政策資源和上市公司的資金優勢,中國建材在水泥領域大舉擴張,尤其是在去年6月和今年4月重組淮海經濟區第二、第三大水泥企業徐州海螺和泰山水泥后,中國建材已穩居淮海經濟區的水泥龍頭地位。
2006年起,中國建材將東南經濟區列為公司水泥業務新的目標市場。據曹江林介紹,之所以選擇這一區域,是因為一方面該地區水泥產業集中度低,現有企業規模偏小,缺少龍頭企業;另一方面,該地區經濟發達,水泥市場擁有良好的成長性。
為了支撐在東南經濟區的并購重組,中國建材通過上市、增發、發行企業債、銀行貸款等多種方式籌措了100億元資金。今年上半年開始,該公司與浙江、江西、湖南等地的水泥企業展開實質性接觸,很快達成聯合重組的意向。在此過程中,中國建材多年積累而成的企業文化和重組戰術再次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國建材重組術
今年4月,浙江大型水泥企業尖峰集團(600668.SH)原董事長杜自弘退掉了飛往馬來西亞的機票,在同馬來西亞一家外資水泥企業簽約的前夜與中國建材“閃婚”,雙方僅用了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了談判。
這是中國建材聯合重組浙江水泥企業時發生的一個故事。尖峰集團2006年全年虧損7564萬元,有意對外出售一部分資產或股權以解現實之困,最初與馬來西亞一家外資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但中國建材介入后,杜自弘很快改變了主意。
“(與外資合作)最大的問題不是價錢,而是文化。”杜自弘說,如果對合作伙伴的文化不認同,就會造成很大困難。中國建材管理團隊在與尖峰集團接觸中展現出來的尊重、平等,以及公司的背景和實力,讓杜自弘感覺到,中國建材是尖峰集團最合適的“婆家”。
隨后,尖峰集團成為南方水泥的股東之一,并與南方水泥合資組建了后者持股65%的一家區域性專業化水泥公司浙江南方尖峰水泥公司。
今年8月,中國建材與浙江的9家民營水泥企業簽訂了收購意向書或框架協議,包括浙江南方尖峰水泥公司在內,這些公司都成為了南方水泥的成員企業。據浙江水泥協會會長李辛龍分析,中國建材成功重組民營企業的原因除了企業文化因素外,其有競爭力的價格和較為寬松的合作條件也發揮了關鍵作用。
除此之外,水泥行業的分散格局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支持,也為中國建材推進聯合重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我國水泥行業長期以來高度分散,全行業共有近5000家企業,平均規模遠低于國際水平。很多企業在競爭中大打價格戰,總體效益普遍不佳,這為中國建材大舉整合提供了機會。
另一方面,對于中國建材的重組,地方政府給與了高度支持,其獲得的優惠條件甚至超過了外資和民營企業。
謀求價格回歸
對于中國建材在水泥領域的高速擴張,向來話語含蓄的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也不吝溢美之詞。他把中國建材與鋼鐵巨頭米塔爾類比,認為中國建材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產商之一。
不過目前來看,中國建材能否成為世界級水泥企業的關鍵,在于南方水泥對成員企業的整合能否順利完成。中國水泥協會會長雷前治表示,由于成員企業在體制機制、運營管理、企業文化等方面與中國建材有很大不同,將這些跨區域、跨所有制且獨具個性的企業整合成一個有競爭力的實體,并不是一件易事。
據曹江林介紹,整合將從四方面著手,一是總部進行統一的投資規劃,成員企業不再具有投資的職責;二是推進煤炭等大宗原料的集中采購,降低采購成本;三是重組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四是進行市場協同,抑制惡性競爭。
在中國建材看來,南方水泥具有很大的價值提升空間。一方面,取得規模優勢并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后,公司的內部成本會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市場對水泥的需求相對剛性,以往企業為爭奪市場而低價傾銷,進行市場協同后,能通過提價增加企業盈利。
“國外鋼鐵與水泥的價格之比是3:1,而國內是10:1。中國經濟發展讓房地產商、鋼鐵企業利潤豐厚,但水泥企業卻沒有賺到應有的效益,而且付出了大量消耗資源和能源的代價。”中國建材董事長宋志平說,這種狀況要通過聯合重組的方式改變。他表示,將適度提高水泥價格,使之趨于合理。
未來幾年內,中國建材在東南經濟區的水泥市場將占有30%左右的份額,這使其擁有了一定的定價權。不過該公司的提價策略能否成行,還取決于競爭對手的態度。目前,該地區已有高盛、海螺水泥等大型企業進入,還存有大量的民營水泥企業。由于水泥具有產品同質化、銷售半徑受限等特點,對手為了爭奪市場,很可能會繼續采用低價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