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經濟狀況最好的時候,也許就是現有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政策走向極端的時候。
●目前我國金融體系的脆弱使得防范風險和危機的能力不足。
張曙光: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生于1939年9月,陜西人,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制度和制度變遷理論。曾親自主持體制變革中的宏觀經濟穩定等重大課題。
“別以為國有商業銀行上市成功和股價飛漲就是銀行業經營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在嚴重的沖擊面前,我們還不知道銀行如何應對、能有多大作為。”“目前中國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從上到下人們的樂觀情緒溢于言表,外部世界的贊譽更放大了這種情緒,但潛在危機爆發的可能始終存在。” ——張曙光
本報訊 (記者徐鋒)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表示,當前中國的確處于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然而,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宏觀態勢,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扭曲經濟結構和犧牲資源配置效率取得的,長期的外向型發展模式造成了嚴重的內外經濟失衡,快速的經濟增長掩蓋著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和粗放發展的現實,使中國經濟著面臨很大的風險。因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進行有效的調整是必要的。
張曙光表示,此次廣州研討會借著十周年的時機喚起人們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記憶,回顧和借鑒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討論一下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現實風險,有著某種警示作用。他說,亞洲金融危機前的30年,東亞國家也都保持了兩位數的經濟增長,人均收入以年5.5%的速度提高,幾乎翻了5倍。誰能料到,在外部沖擊之下,有的國家有“一夜回到十年前”之說。因此,張曙光提醒,物極必反——一國經濟狀況最好的時候,也許就是現有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政策走向極端的時候。也是人們最容易盲目樂觀、喪失警惕和舉措失誤的時候,這時也最易于遭受攻擊。
關于亞洲金融危機的根源和原因,人們一直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究竟是來自外部沖擊,還是內部經濟失衡和制度缺陷?對此,張曙光認為,內部缺陷才是根源,而外部沖擊只是外因。索羅斯等之所以沖擊泰國等東亞國家,就是因為這些國家嚴重的經濟失衡和重大的政策失誤,諸如本幣高估和固定或者盯住匯率制度,金融自由化過度和金融監管失誤等,這一切造成了巨大的套利空間。可見,外部沖擊并不是危機的根源。
同時,他認為,今天中國經濟潛藏的風險和危機,是由于中國經濟運行和經濟制度本身存在著失衡和缺陷:
首先,內外經濟嚴重失衡是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和發展中的最大風險。其次,國內經濟結構扭曲和資源配置低效是潛在危機的根源。再次,被動的流動性過剩。
他提醒,如果美國經濟出現衰退,世界經濟嚴重走低,中國出口銳減,生產能力大量過剩,而國內需求一時又跟不上,就有可能發生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
張曙光還表示,目前我國金融體系的脆弱使得防范風險和危機的能力不足。
最后他還提醒,如果國內股市和房地產價格持續過快上漲,資產泡沫膨脹,一旦破滅,將危及銀行和整個金融系統,有可能發生擠兌提款之類的貨幣危機和銀行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