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城市”的主要措施
第一,努力提高生態經濟意識,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一切經濟社會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生態系統相結合的復合系統中進行,城市經濟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資源,保護生產力也是保護人類自己。改善生態環境是城市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城市現代化的先決條件。要深刻認識人類不能以傲慢的態度、以征服者的姿態對待自然,而應與自然和睦相處。要積極培養城市市民的生態道德,樹立強烈保護生態的自我約束意識和生態責任感。這是建立“生態經濟城市”的堅實基礎和思想保證。
第二,全面規劃,周密設計。城市規劃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它要體現生態經濟的基本原則,體現經濟與自然的協調配合,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文化的融合,人的本性的全面發展。城市規劃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思想是,人類必須在城市生態經濟系統總體平衡所允許的范圍內,改造現有城市和建設新的城市。因此,規劃要以生態經濟平衡作為優先考慮的原則,要體現不同類型城市的特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不能照搬照套,要從實際出發,體現各自的特點和個性。同時,要有周密精制的設計。要對城市的體型、空間環境,包括城市的各類建筑、公用設施、園林小區等做出整體綜合的構思與設計,體現城市功能多方面的要求。
第三,遵循生態經濟規律,調整產業結構。21世紀城市發展將進入一個新時代,不同區域、不同性質、不同工業化水平的城市,產業結構將有明顯區分。從現在至21世紀中葉,是中國城市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首先要實現傳統的產業革命,完成工業化任務,同時在世界高新技術革命浪潮下,要迎頭趕上新技術革命。為了實現這雙重任務,一方面是要用新技術來改造和發展傳統產業,使其獲得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是要有重點、有選擇地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群,占領若干高新技術領域的制高點。而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是我國城市未來產業發展的必然的戰略選擇。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會出現若干階段性,不同條件的城市逐步進入的過程。而多數城市將實行“高新技術融合戰略”,即通過高新技術引入傳統的生產模式和生產活動,使傳統產業得到較大發展,反過來又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形成與發展的戰略。在產業布局上應該將控制與分散結合起來,嚴格限制在市區內建立工廠,只允許發展低物耗、低能耗和無污染或少污染的高技術工業和輕型小型工業。同時將大量的工廠分散到郊區。工廠拆遷讓出的土地用于增加綠地,改善居所和周圍環境。在中心城市周圍興建一些技術密集型的電子城或衛星城,形成“生態經濟城市”的模式。
第四,通過城鄉經濟社會互惠互利一體化發展,促進生態城市建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一方面,由于城市擁有比農村更高素質的勞動力以及科技等資源,生產力水平較高,產生影響力較大的城市經濟;城市經濟的發達同時也產生了強大的聚集力,拉動農村的勞動力、資源和農產品向城市集中。與此同時,農村大量剩余的要素資源和產品向城市流動也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的發展,滿足了城市發展過程中不斷擴張的需求。因此,城市的發展拉動農村的發展,農村的繁榮又促進城市的進一步繁榮,城鄉的共贏推動了城市化進程。通過軟硬基礎設施的城鄉一體化,提升城市的發展能力,促進城市向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通過城市公共部門對農村的援助,提高農村的發展和競爭能力,促進農村地區的繁榮和專業化發展,進而促進城市擴展、農村城市化和農村要素向城市轉移,實現城鄉互惠互利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思想,體現了國家五個統籌的要求,是建設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經濟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