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A股而言,今天開始的交易不只代表了1個月的開始。面對著1601份令人略顯失望的上市公司三季報,身處全球狙擊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A股投資者將從今天起鄭重選擇他們的方向。
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的披露完畢,市場原先對上市公司三季度業績將出現下滑的擔心終于得到了印證。PPI的滯后效應在三季報中得到了體現,石化、電力、鋼鐵等行業更是受盡了“壓榨”;相反,資源類公司因需求不足也出現業績下滑,有色金屬、煤炭等行業上市公司業績不同程度地出現環比下降;至于中小板企業,它的高增長“神話”也被打破,除ST張銅外,又有12家公司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一個問題,由華爾街引發的這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已經真實地影響到實體經濟。對中國而言,過去依靠出口的經濟模式現在面臨危機,面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面對國內新一輪的降息政策、面對中國及全球的各項應對危機的措施,上市公司將作何選擇?A股將作何選擇?
截至2008年10月31日,兩市上市公司2008年三季報已披露完畢。從重點行業分析看,銀行業成最大亮點,前三季度凈利潤占據滬市上市公司半壁江山。而石化、電力等行業則備感壓力。保險公司業績則成最大拖累。
根據統計數據,前三季度滬市全部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9285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11億元,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3476元,加權凈資產收益率11.41%,加權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金額為1.10元。有可比數據的滬市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5874億元,凈利潤6759億元,分別增長28.64%和9.37%。
銀行類上市公司是本次季報的最大亮點。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1%,凈利潤為3270億元,占滬市全部上市公司同期凈利潤的48%,同比大幅增長52%。其中,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凈利潤為1000億元,占全體上市公司同期凈利潤的50%,同比增長25%。
除工商銀行 (601398.SH)、建設銀行 (601939.SH)和中國銀行 (601988.SH)3家超大型商業銀行外,其他銀行前三季度業績同比增長均超過50%。與其他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所有銀行第三季度的凈利潤也同比有所增長,其中4家銀行同比增長超過50%。難能可貴的是,中國銀行在剔除持有美國次級債券的損失后,凈利潤同比仍略有上升。
與銀行類上市公司業績大幅上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保險類上市公司業績大幅下滑,這成為本次季報業績的最大負面因素。三大保險公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基本持平,而凈利潤為-71億元,同比減少205億元。受證券市場持續低迷影響,證券類上市公司與保險類同病相憐,業績大挫。證券類上市公司仍然未能擺脫靠天吃飯的行業慣例。
受原油價格的波動和成品油價格限制的雙重影響,石化巨頭中國石油(601857.SH)和中國石化(600028.SH)的業績受打擊巨大,尤其是后者,由于煉油業務的重大虧損,依靠財政補貼才得以保持盈利。石化行業2008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凈利潤由去年的盈利17億元,變為虧損10億元。
電力行業方面,由于動力煤價格的持續上揚,火電類上市公司發電成本不斷增加,導致火電行業幾乎全行業虧損。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加28%,凈利潤由去年同期的72億元變為虧損23億元。行業龍頭華能國際(600011.SH)第三季度虧損8.6億元。(李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