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24日公布的截至2008年底的外債數據,我國外債余額約為3747億美元,較上年末僅增長不到0.3%,增速大幅放緩。同時,我國短期外債余額也罕見地出現了規模和占比同時下降的狀況。
外債規模增速放緩明顯
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末,我國外債余額為3746.61億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臺灣地區對外負債),比上年末增加10.43億美元,上升0.28%。其中,中長期外債余額為1638.76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03.42億美元,增長6.74%,占外債余額的43.74%;短期外債余額為2107.85億美元,比上年末減少92.99億美元,下降4.23%,占外債余額的56.26%。
而外債規模的增加或減少常常被看作是外匯資金流向的風向標。相較于近三年外債的快速增長,這次增速放緩明顯。2005年、2006年、2007年,我國外債分別新增336億美元、419億美元和506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3.56%、14.92%和15.68%。根據數據,2008年外債余額大幅下降主要出現在去年第四季度。2008年前三季度外債余額穩步上升,但年末余額較9月末余額下降15%。
“第四季度進出口貿易下降和人民幣貶值預期初顯,導致遠期信用證及海外代付外債余額減少,帶動中資金融機構外債余額下降,同時外資銀行境外融資減少使其外債余額下降。”于24日發布的《國際收支報告》分析。
貿易信貸較上年末下降190億美元
數據同時顯示,推動短期外債“下降”的主要力量是貿易信貸,年末貿易信貸余額較9月末下降26%。較上年末下降190億美元。
“主要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進出口增速放緩,加上全球流動性不足,國外貿易伙伴資金緊張,向我國進出口商提供貿易融資的規模下降”,《國際收支報告》稱。而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貿易狀況仍不樂觀,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24.9%,出、進口總值分別下降19.7%、30.9%。
而外匯局也已經意識到貿易信貸下降的情況。今年3月,為進一步促進貿易融資業務健康發展,外匯局對中、外資金融機構短期外債指標進行調整,共核定2009年度金融機構短期外債指標329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了12%,這是三年來外匯局首度調增金融機構短期外債指標,一改之前的從緊管理政策。而增量部分將全部用于支持境內企業進出口貿易融資。
而據媒體報道,外匯局日前再次發布相關文件,調整、完善貿易信貸登記管理相關政策,規定企業只要取得貨權證明,在取得報關單前對外付匯時,無需辦理預付貨款登記手續,再次便利了企業進出口貿易。
監管部門“不會掉以輕心”
“貿易信貸”被認為是所謂“熱錢”隱性流入境內的主要途徑,那么外匯局調增短期外債指標支持進出口貿易融資的政策會不會蘊含著一些風險呢?“應該說短期內風險不大,但是這種可能性存在,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張明說。
而去年下半年一直彌漫在市場上空的人民幣貶值預期目前也出現了變化,這為外部資金再次涌入中國埋下了伏筆。“目前,關于人民幣走勢預期已經比較明顯的分化為兩派,一派看升,一派看貶,這和去年下半年整體都持的貶值預期不一樣。”張明說。而有分析認為,日前香港股市的超預期表現和國際資金持續流入香港股市中的大量中資股票也可以看作是人民幣升值預期再起的先兆。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正在發揮積極效果,國內經濟增長前景較好,金融體系比較穩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基本穩定。這些都使得各界對我國經濟和貨幣具有較強信心,資本發生大規模、集中流出的風險較低。“但我們并不會因此掉以輕心,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見底,國際經濟金融運行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強,我們將加強對跨境資金流動狀況的監測預警,未雨綢繆,積極防范和化解跨境資金流動逆轉沖擊的風險。”她說。 (張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