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申購無風險套利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許多機構之前拼命抬高價格,就怕中不到,現在已經開始吃苦頭了。”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說,有一次他向新股承銷商抱怨,你們太黑了,這個發這么貴那個也發這么貴。對方回答,不是我們太黑了,是你們太不理性了,一只股票我們本來想發7塊,你們個個報9塊10塊。
自去年新股重新開閘以來,由于供應有限其首日漲幅都在100%以上,機構紛紛提高報價。基金陷入了兩難境地,不提高報價就拿不到配售,眼睜睜放過賺錢機會,因此隨波逐流成了主流。但目前新股接連破發,這也給一批基金埋下了地雷,個別一味瘋狂打新的債券基金正面臨中簽新股持有被動超限的風險,一旦該新股走弱,可能引來大面積的浮虧和贖回。
基金的逢新必打其實是一種短視的逐利,在新股發行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基金必須轉換固有的打新思路,放棄一些風險太大、有可能會賠錢的股票。
機構網下打新浮虧13億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5日,收盤價跌破發行價的破發股已增至13只,其中主板6家,中小板3家,創業板有4家,曾跌破過發行價的股票數目則達到16只,38只股票漲幅距其發行價不到10%。
這13只股票給參與網下打新的機構們帶來的是高達13個億的浮虧。以招商證券為例,其2月5日收盤價為29.75元,網下獲配了7000多萬股的機構們面臨著約9000萬元的浮虧;中國重工網下打新的機構目前浮虧則接近3個億。
“打新虧損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發行價過高,二是市場正處弱市。”一位基金經理介紹說,在新股剛剛開閘之際,市場處在牛市中,且新股供應還不是十分充分,初期發行的四川成渝、萬馬電纜等股票首日漲幅均超過100%,獲利豐厚,這讓投資者看到了一、二級市場巨大的差價空間,敢于提高新股報價。體現在發行市盈率上,這一指標基本逐月上升,從2009年6月的32.9倍一路上升到2009年12月的65.45倍,這在創業板上體現得尤其明顯。
但不少機構仍然熱衷于報高價格以拿到配售,華夏大盤基金經理王亞偉分析,“由于投資者只能在有限的股票發行中選擇,這使得對投資者而言,鑒別發行公司的經營狀況及前景已顯得并不重要,如何獲得新股才是關鍵。”在此期間正所謂,人有多大膽,股有多高價。廣發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王琪說,詢價機構的報價不斷往上推高,是基于一個大前提:只要中了新股,就一定能賺錢。“高發行價會導致賺錢少,但總是賺錢的。于是,在大家都想要新股時,有些機構為了拿到籌碼,會報出比心理預期高的價格。”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則直截了當地指出,“對于基金來講,報的價格高了,到時如果能掙錢的就掙錢,即便二級市場上虧錢了影響也不大。平均來看,如果申購十個,五個虧錢五個掙錢,結果最多不盈不虧,算總賬可能還是賺錢的。”不少基金尤其是債券基金已經陷入了逢新必打的怪圈,這已經給他們下階段的業績埋下了定時炸彈。
目前,多只基金手中所持有網下配售新股總體已出現虧損。“終日打雁,這回被雁啄了眼。”一位基金經理這么比喻。超限持有網下配售新股蘊藏著潛在的流動性風險,一旦收益為負引發贖回潮,誰將成為裸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