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黑龍江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011年04月13日10:07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考試招生 公共教育服務 綜合素質評價 學習型社會建設 實習實訓 德育內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⒈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教師是關鍵。堅持師德為先,全面提升教師素質。健全和完善教師管理機制,造就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優化、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⒉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教師思想政治、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師德教育活動,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一批師德典型。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探索和實踐教育教學規律,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探索師德建設新方法新途徑,建立健全師德考核評價制度,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對師德狀況的監督和評議。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務晉升和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對有違反師德行為的教師實行“一票否決”。

加強學術道德、學術規范和科研誠信建設,進一步弘揚高尚的學術道德、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精神,建立學術不端行為監督、查處機制。

⒊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適應創新人才培養需要,造就一批教育教學專家和領軍人才。

以農村為重點,提高幼兒園、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加強幼兒園、中小學教師、校(園)長培訓。著力提高音體美和綜合實踐課教師專業化水平。積極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將教師培訓經費列入政府預算,實行每5年為1周期的全員培訓。結合國家試點項目,完善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機制。繼續實施國家并啟動省級“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組織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幫扶支教、優秀師范生到農村學校頂崗實習。

以培養“雙師型”教師為重點,提高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專業素質。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依托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提高職業院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制定完善專業教師資格標準和準入制度,支持學校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持有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教師的比例。

以中青年教師和創新團隊為重點,提高高校教師的創新素質。加強教師培訓,著力培養一批高水平、創新型的教學、科研帶頭人和團隊。研究制定配套措施,營造人才成長的有效機制和政策環境,創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導教師潛心教學科研。積極探索培養、吸引、穩定、用好人才的有效機制,吸引更多的海內外優秀人才來我省任教,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化學術背景的“戰略科學家”。支持教師跨學科、跨單位合作,提高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

加強教師教育。強化師范教育,全面加強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設,構建以師范院校和教師進修院校為主體,教育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參與,職前和職后教育貫通,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并舉,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建立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機制,強化網絡培訓,創新培訓模式,注重實踐環節,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

⒋健全和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嚴格教師資質,試行教師資格定期登記制度,健全新任教師公開招聘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探索建立教師轉崗和退出機制,優化隊伍結構。制定省屬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機構編制核定辦法,制定公辦幼兒園事業編制核定標準,落實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加強中小學編制動態管理,科學分配和使用編制。加強學校崗位管理,創新教師聘用和考評方式,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縣以下基層單位任教,按規定落實有關代償政策。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流動機制。

建立統一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稱系列,評定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正高級教師職務,取消職務評聘終身制,逐步提高農村高級教師比例。建立健全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資格標準和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辦法。完善校長任職條件和任用辦法,促進校長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推行校長職級制。

⒌提高教師待遇。不斷改善教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吸引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依法落實幼兒教師地位和待遇。落實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績效工資政策,依法保障教師平均工資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加大政策傾斜力度,設立農村教師崗位津貼,對農村住房困難教師實施專項扶持,在泥草房改造中予以傾斜。進一步提高班主任和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教師津貼標準,提高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待遇。繼續實行縣域優秀教育人才獎勵政策,落實好農村教師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建設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

(二)保障經費投入

⒈加大教育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各級政府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統籌各項收入,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明確各級政府財政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按照國家規定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2012年達到占GDP4%的要求,認真落實國家核定的我省財政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爭取高于中部地區平均水平。嚴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規規定,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體現法定增長要求,保證財政教育撥款增長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并使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強化城市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費的征收,確保足額入庫,專項足額用于中小學和中職學校改善辦學條件。

充分調動全社會辦教育積極性,擴大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途徑,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助學、出資辦學。完善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培養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適時調整學費標準。完善教育捐贈激勵機制,落實個人教育公益性捐贈支出在所得稅稅前扣除規定。

⒉完善投入機制。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務職責,完善各級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保障學校辦學經費的穩定來源和增長。根據國家辦學條件基本標準和教育教學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各級各類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

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投入體制。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保障水平。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非“普九”期間債務,防止發生新的債務。

非義務教育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學前教育實行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家庭合理負擔的投入機制。普通高中實行以財政投入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為輔的機制。中等職業教育實行政府、行業和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多渠道依法籌集經費的投入機制。逐步增加各級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投入,落實城市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要求,統籌使用職業教育培訓資金。在示范性學校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探索政府、部門、企業共同投入的機制。高等教育實行以舉辦者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學校設立基金接受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

加大各級政府教育投入,組織實施好教育重大項目建設和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努力化解非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特別是高等學校債務。進一步加大農村、邊遠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和民族教育投入。

⒊進一步健全政府資助政策體系。根據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和發展情況,逐步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和城鎮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學前教育予以資助。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準,改善中小學學生營養狀況。進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普通高校國家助學貸款體制機制,推進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建立健全研究生資助政策,設立研究生獎學金。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建立獎、助學金標準動態調整機制。保證每一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⒋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堅持依法理財,嚴格執行國家財政資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財經紀律。建立科學化、精細化預算管理機制,科學編制預算,提高預算執行效率。探索設立高等教育撥款咨詢委員會,增強經費分配的科學性。加強學校財務會計制度建設,完善經費使用內部稽核和內部控制制度。繼續試行高校總會計師制度,提升經費使用和資產管理專業化水平。探索公辦高等學校總會計師由政府委派。加強經費使用監督,完善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強化重大建設項目經費使用全程審計;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加強重大項目經費使用考評,確保經費使用規范、安全、高效。進一步完善學校貸款監控制度,防范學校財務風險。建立并不斷完善教育經費基礎信息庫,提升經費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強學校國有資產管理,建立健全學校國有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管理制度,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費制度。進一步完善學校收費管理辦法,規范學校收費行為和資金使用管理。堅持勤儉辦學,嚴禁鋪張浪費。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

⒈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全省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建設。重點加強中小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加快終端設施普及,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加快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積極推進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執行國家教育信息化基本標準,促進各類教育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⒉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繼續推進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使農村和邊遠地區師生能夠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整合國內外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和先進技術,開發網絡學習課程,建立適應各級各類教育需要,覆蓋全省的教學資源庫;逐步建成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貢獻的現代化學習平臺,為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學生課外學習和全民終身學習提供豐富的多媒體學習資源;推動全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⒊推動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強化信息技術應用,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網絡化學習,促進課程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層次整合,形成開放、互動、共享的教育模式,滿足學生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開展高質量、高水平遠程學歷教育,加快發展現代遠程職業教育。開展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著力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力,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

⒋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推進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積累基礎資料,掌握總體狀況,加強動態監測,提高管理效率。基本建成較完備的省級教育基礎信息庫以及教育質量、學生流動、資源配置和畢業生就業狀況等監測分析系統。整合各級各類教育管理資源,為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加快學校管理信息化進程,促進學校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

(四)推進依法治教

⒈加強地方教育立法。適時修訂《黑龍江省義務教育投入條例》、《黑龍江省民族教育條例》、《黑龍江省職業教育條例》,制定《黑龍江省學校安全條例》及有關學前教育、終身教育、校企合作等地方性法規、規章,基本形成與國家法律配套、符合黑龍江實際的地方教育法規體系。充分發揮各級人大和政協的監督作用,促進教育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落實。

⒉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教育行政執法工作,完善教育行政執法規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教育行政執法責任制,不定期開展教育執法專項檢查,加大對各類教育違法辦學行為查處力度。完善教育糾紛的解決機制,健全教育行政復議、教育行政訴訟、行政賠償及教育申訴等救濟制度,維護教育管理秩序。

⒊大力推進依法治校。推動“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設,完善學校章程和管理制度建設,促進學校依法辦學和正確行使辦學自主權。加強民主管理,健全校內教師、學生救濟制度,保障教師、學生合法權益。開展普法教育,推進法制教育進課堂,不斷提高師生法律素質和維權意識。做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⒋完善督導制度和監督問責機制。推進國家《教育督導條例》的貫徹落實,制定相應實施辦法。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獨立行使教育督導職能。堅持“督政”與“督學”并重,監督與指導并重。加強對全省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導評估,深入開展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級各類教育的督導評估,實施全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督導評估,全面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根據教育事業發展需要適時開展專項督導工作。進一步加強專職督導隊伍和教育督導團建設,完善各級專職督學準入制度。健全督導評估結果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和以督導評估結果為依據的獎懲制度。

(五)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

組織實施重大發展項目:

1.以農村為重點的學前教育推進項目。按照基本建設以省及中央投入為主,配套設施設備及教師工資以市、縣級財政投入為主的建設思路,“十二五”期間,改擴建和新建1000所農村和200所城市、農墾系統、森工系統公辦幼兒園,重點建設縣級實驗幼兒園(幼教中心)、鄉鎮中心幼兒園;充分利用中小學富余校舍和社會資源,改建一批村級幼兒園;積極扶持邊遠、貧困和少數民族地區新建幼兒園;配備合格園長和教師,提高隊伍專業化水平。

2.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項目。按照省市統籌、以縣為主、城鄉一體、全面建設的原則,建立完善城鄉一體的義務教育經費和政策保障機制,優先建設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和薄弱校舍改造工程,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安全達標;改擴建農村學校寄宿設施;按標準配備教學儀器設備、圖書;保證學校體育場地、器材基本達標;建立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制度,實現師資均衡配置。

3.普通高中達標學校建設項目。按照屬地管理、市縣為主的原則,合理規劃調整普通高中布局。按照《黑龍江省普通高中達標學校標準(試行)》要求,重點加強薄弱高中校舍改造、專業教室建設、儀器設備和圖書配備,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并通過選派優秀校長和教師到薄弱學校任職等辦法,推進薄弱高中達標。

4.特殊教育發展項目。科學規劃特殊教育學校發展布局,改擴建和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學校。依據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標準和評估細則,全面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添置必要的教學、生活和康復訓練設施,到2015年,全省特殊教育學校基本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保障師資培訓經費,強化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工作。5.民族教育發展項目。加快推進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民族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2015年率先實現建設目標;定向培養民族學校“雙語”和緊缺學科教師;實施民族中小學校長和骨干教師全員培訓;加快推進少數民族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建設8—10所示范性民族普通高中、民族職業高中;扶持民族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實施10個世居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建設。

6.職業教育示范建設項目。本著服務地方、服務產業和突出特色的原則,在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基礎上,遴選30所左右學校建成國家級、遴選40所左右學校建成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圍繞“八大經濟區”建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在若干中心城市建設一批裝備比較先進、設備對接產業、技術對接企業,具有教學、培訓、鑒定、生產等多功能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7.高等教育發展項目。深入實施《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強省建設規劃》及其子計劃,重點推進高水平大學、特色應用型本科、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和重點學科建設以及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卓越人才教育培養和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的全面實施。

8.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項目。在完善現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的基礎上,按照國家部署,實施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農村小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免除中等職業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費;把普通高中學生和研究生納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

9.教育信息化建設項目。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二期工程,為農村中小學配備計算機教室、教師備課室和班級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并接入互聯網,2013年完成;實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工程,采取“資源超市”等開放靈活的運行機制,融合各類學習網站、學習平臺及學習資源,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建設“龍學網”,搭建全民現代化學習平臺;實施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工程,建設一批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中心、課件制作中心、仿真實訓示范教室和多媒體實訓室,推進教學內容、方法、模式改革。

10.教育國際化建設項目。發揮地緣、歷史和文化優勢,引進優質資源,提高教育國際合作水平,把黑龍江建設成為我國面向東北亞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實施國際合作品牌建設計劃,打造示范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做強中俄大學校長論壇,建設特色孔子學院,提升教育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實施留學龍江計劃,調整教育支出結構,設立來華留學省政府獎學金,設立來華留學預科教育基地,全面提高教育對外服務能力。

11.教師隊伍建設項目。加強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中小學校長、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建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培養培訓體系,推進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創新,形成學緣優化、結構合理、學科領軍人才脫穎而出的龍江教師團隊。設立農村教師崗位津貼,提高班主任津貼標準。實施“國培計劃”、“啟明計劃”、“領雁計劃”、“旗艦計劃”、“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高校教學名師計劃”、“長江學者后備支持計劃”、“新世紀創新人才計劃”等22個教師隊伍建設計劃。

組織開展改革試點:

1.農村學前教育辦園及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探索建立以公辦為主體、民辦為補充的農村學前教育辦園體制和“以縣為主、縣鄉共管”的農村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探索建立學前教育投入機制、師資保障和培訓機制、幼兒園收費和運轉機制以及保教指導機制等。

2.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點。強化政府責任,突出教育行政部門在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程中的統籌協調作用。著力解決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考試評價制度改革、課程體系建設、教學領域改革、規范辦學行為、學生擇校、大班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建立完善縣域內教育資源配置、校長和教師調配交流的長效機制。

3.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改革試點。探索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辦學規律,建設一批綜合高中類、高二分流類、藝體特長類、外語特色類、理科特色類、人文特色類、德育特色類、科技教育和創新教育類等多種類型示范群體。

4.職業教育整體改革試點。以政府統籌、校企合作、集團化辦學為重點,探索部門、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機制。開展中、高等職業院校農業專業課程銜接試點和農業高職支持中職校涉農專業建設試點;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規范化建設和課程改革試點;開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改革試點。

5.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人才保障綜合改革試點。針對農業現代化特別是實施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和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需要,進一步開發農村人力資源,培養各類實用技能型人才和新型農民。依托相關中、高等職業院校和農業高等院校,構建相互銜接的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有針對性地加強和調整相關學科專業建設,系統設計和實施涉農人才培養。

6.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圍繞實施高教強省戰略,進行拔尖創新人才、卓越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等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通過加強產學研用結合、人文社科基地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創業教育基地建設,推進高校知識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建立高校分類指導服務體系、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實施特色應用型本科建設,進一步優化高等教育結構,突出辦學特色。

7.實施“建立高校總會計師制度”、“建立高校學術不端行為監督查處機制”和“健全高校廉政風險防范機制”試點。

(六)加強組織領導

⒈加強和改善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發展全局,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進一步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教育工作新格局。要把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作為各級黨委、政府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和問責制度。各級政府要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教育工作情況。建立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定點聯系學校制度。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各自職責,支持教育改革發展。

⒉加強和改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武裝黨員干部,教育廣大師生,努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率先把教育系統黨組織建設成為學習型黨組織。健全各級各類學校黨的組織、擴大黨組織的覆蓋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黨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加強學校領導班子、領導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辦學治校能力。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加大學校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和交流的力度。以高校黨政干部為重點,開展教育行政機關、各級各類學校管理干部全員培訓,按照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努力建設一支過硬的教育管理隊伍。加強教育宏觀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提高教育決策科學化水平。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⒊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深入開展平安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和諧校園等創建活動,為師生創造安定有序、和諧融洽、充滿活力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幫助師生員工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加強安全教育和以人防、技防、物防為重點的學校安全管理,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和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完善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妥善處置各種事端。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東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