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四)政策科技改革創新
出臺《關于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的意見》和《關于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方案》,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聯席會議機制。全省企業環境行為參評數達17129家,同比增加4%。會同浙江、上海進行首次區域企業環境行為評價。
政策試點范圍不斷擴大。擴大揚塵排污收費試點范圍,深化太湖流域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生態補償制度,落實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的法律責任。在太湖流域制訂實施COD排污指標核定、申購等一系列配套管理辦法,有856家企業繳納了排污指標有償使用費,金額達1.26億元。探索建立環境風險評估和損害評定技術體系,在全省推廣環境資源損害補償機制,擴大法律援助事項范圍。
努力增加環保投入。各級財政把環保投入作為支出的重點,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投入機制,注重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使用效益。2010年,全省各級財政生態環保投入力度繼續加大,其中省級財政投入超過60億元,引導帶動全社會投資。積極爭取中央環保專項資金超過15億元,重點用于流域水污染治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主要污染物減排“三大體系”能力建設、重金屬污染防治等工作。
推進科技創新。協調落實國家水專項“十一五”江蘇項目示范工程建設和配套經費保障,跟蹤評價各個示范工程的實施效果。召開第二屆江蘇省環??萍汲晒故窘涣鲿l布環??萍汲晒畔?68條,需求信息65條,7個重點項目進行集中簽約。編制《江蘇省分散型農村生活污水適用技術集成研究報告》。下達省級環??蒲姓n題44項,安排經費1300萬元。出臺《江蘇省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管理辦法(試行)》,批準常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等3家單位為首批省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建設單位。出臺《江蘇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試行)》,30個項目獲2010年度江蘇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20項。開展《太湖地區農村生活污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等6項江蘇省環境保護標準的技術研究工作。2010年底,180家單位獲得環境保護部頒發的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證書。
生態創建深入推進。2010年,淮安市建成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數量達到19個,占全國的1/4。累計建成國家生態縣(市、區)12個,占全國總數的一半。無錫在全國地級市中率先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蘇州通過國家技術評估,海安等生態縣(市、區)創建通過國家考核,浦口等通過省級考核,有10多個市(縣、區)編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累計建成14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13個國家級生態村,建成143個省級生態鄉鎮和1242個省級生態村。張家港保稅區、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總數達到6家,占全國一半以上。常州鐘樓經濟開發區等3家園區被批準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7家開發區建成省級生態工業園區,17家開發區被批準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區。
(五)環境監測與信息
加強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能力建設,監測能力建設資金達到9700萬元。重點加強12個縣級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4個重點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分析特定項目監測能力建設以及838家國控重點源的監督性監測。2010年,環保部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與運行考核,江蘇位居全國第二。
建立自動預警監測體系。在太湖流域摸索出一套衛星遙測、自動監測、人工巡測相結合的監測預警機制,建成我國水質自動站布點最密、設備最先進的流域水環境監控系統。積極開展大氣復合污染和空氣灰霾監測預警工作。全面實施“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有機、應急、自動和遙感等四大領域的監測能力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全國首屆環境監測大比武,江蘇獲得全國團體和個人一等獎。
加強全省小康社會水功能區考核斷面隨機抽測,加快推進土壤、飲用水等專項調查,開展土壤環境監管信息平臺研究,組織編制飲用水有毒有害污染物專項調查報告,完成全國重點城市地表水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評估;制訂全省重金屬污染監測調查方案,開展重金屬摸底調查監測,完成調查報告。
加強江蘇環保政府網站建設,深化環境信息網上公開,網站全年發布信息10315條,平均日訪問量6317次,獲得環保部頒發的“2010年度省級環保廳(局)優秀政府網站”。省環保廳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系統順利建成投入使用,在省級政務公開領導小組的驗收考核中獲得優秀;江蘇省環保公共信用信息征集系統被評為省優秀;太湖流域水環境信息共享平臺被列入江蘇省傳感(物聯)網十大示范工程之一;全面啟動全省生態環境監控系統(“1831”)建設項目。
(六)環境執法監督管理
組織開展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太湖流域整治違法排污、沿江沿河化工石化企業環境隱患排查、重金屬企業整治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全省環境監察系統共出動53.69萬人次,檢查企業19.86萬廠次,發現環境違法企業7287廠次,立案查處4582家,關閉取締506家,掛牌督辦451家,限期治理1121家,切實解決了一批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全年行政罰款金額約1.6億元,排污費征收額達20.95億元,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區域督察體系不斷完善。蘇南環保督查中心組織和參與各類環保專項行動24批次,現場督查企業1072家次,對重大、敏感違法案件進行80余次的后督查。對312家企業提出督查意見,初步建立蘇南地區258家污水廠“一廠一檔”臺賬資料。蘇中環保督查中心組織和參加了16項重點環保專項督查,出動1569人次,現場督查企業596廠次,辦理20件重要批辦件,形成各類督查報告68份。以污染源突擊暗查為手段,先后9次突擊檢查工業園區15個、污染企業96家,協調6件跨省轄市環境污染糾紛。蘇北環保督查中心加強沿?;@區、飲用水源保護地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督查力度,出動1673人次,檢查企業1355家,對276家企業提出督查意見,交辦地方環保部門案件38件,要求實施行政處罰32件,完成督查報告65份。
妥善處置環境安全相關信息67起,無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未引發較大社會影響或重大財產損失。市級與縣(市)級環境應急專職機構覆蓋率分別為70%和18%。組織修編環保部門應急預案63家、風險源預案255家、園區預案44家、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預案63家。舉辦廳系統桌面推演和示范性應急演練,指導實戰演練52次、桌面推演33次、園區及企業演練千余次。儲備活性炭、中和劑、吸油氈等應急物資,建立專兼職環境應急救援隊伍88家。優化升級省級環境應急指揮固定平臺,完成了8000多家風險源企業的登記與核查。
建立完善領導干部接訪和帶案下訪制度,全年省廳領導14人次參加接訪,接待群眾23批51人次,涉及27件環境信訪問題;帶案下訪39人次,涉及49家企業40個問題。119個市、縣(市、區)環保局領導1513人次參加接訪,涉及964件環境信訪問題;帶案下訪1516人次,涉及1489件環境問題,解決了一批久拖不決的環境信訪問題。全省環保部門共受理群眾環境訴求89960件/次,排查出2152件環境矛盾糾紛,已化解2128件。
(七)宣傳教育和國際交流
召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等新聞發布會,舉辦江蘇省紀念世界環境日大會,表彰江蘇省首屆十佳環保人物和十佳環保衛士,開展“環保嘉年華”、綠色社區碳匯林建設栽種、綠色社區低碳文藝匯演及環保服務小分隊等各項活動,編印發放《農村環保及宣傳實用手冊》32萬冊,在“江蘇環保”網站建立“環保承諾和倡議信息”在線簽署平臺,有262個企業、593個國家級和省級綠色社區、1923個生態鄉鎮(街道)、村、337個單位及個人在線簽署了環保承諾書。認定169所學校為江蘇省第十批“綠色學校(幼兒園)”,38家單位為江蘇省第五批“環境教育基地”,85戶家庭為江蘇省綠色家庭,128個社區為江蘇省綠色社區。
接待了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等3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訪。合作舉辦中澳環保與水技術研討會、德國北威州-江蘇環保企業洽談會、第三屆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層論壇。與加拿大安大略省環境部圍繞飲用水源地保護、環境監測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雙方合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與韓國忠清南道福祉環境局舉辦了第二屆環境行政交流會。
“中國白蟻防治氯丹滅蟻靈替代江蘇示范項目”完成了省內8個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的修訂工作以及95%地下型和78%地上型餌劑系統的采購安裝任務。啟動了溧陽鑫海污染場地清理和危險廢物處置工程?!敖K省泡沫行業CFC-11淘汰項目”對全省43家項目企業進行了試車料回補,率先在全國開展便攜式聚氨酯泡沫中發泡劑檢測儀的研發并通過專家鑒定。組織《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宣貫會,對400名項目管理人員進行了培訓。中日合作“江蘇省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項目”進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