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一)優化支出結構,保障民生和社會重點事業發展
把改善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民生投入的良好機制,新增財力繼續向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領域傾斜,保障好法定支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促進科教人才優勢發揮,集中財力落實好今年承諾的“為民辦十件實事”資金。
一是加大支農惠農投入力度,落實科教興農戰略,重點扶持農業科技進步和水利建設,完善支持農業科技進步的政策措施,加強水利建設基金籌集管理,支持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進一步加強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與資金管理,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做大農村“一事一議”獎補基數,爭取更多的上級資金,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
二是支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不斷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增加城鄉居民低保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支持解決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和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障問題,多渠道籌集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資金,深化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健全村級運行保障機制。
三是落實好優先發展教育戰略,新增財力優先向教育傾斜,確保教育支出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完成全市教育支出占比達到16.4%目標任務,落實好公辦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免費教育政策,積極從土地出讓收益中籌集教育經費,不斷健全完善財政教育投入評價機制。
四是扶持各項文化惠民工程建設,落實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全部免費開放政策,加快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支持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籌備工作,促進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
(二)切實發揮財政調控職能,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圍繞努力實現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雙保”目標,積極落實轉方式調結構各項財稅政策,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切實發揮好財政宏觀調控職能。
一是安排使用好各類引導資金,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和放大效應,積極支持服務業跨越發展,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扶持動漫、影視、文化旅游以及文化創意園區等文化產業項目,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擴大資本金規模,不斷利用財政間歇性資金,幫助解決中小企業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
二是積極促進消費需求擴大,完善促進消費的財政政策,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的消費能力,進一步調控物價,推進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大力推動居民消費升級,促進文化娛樂、旅游休閑、體育健身、教育培訓等服務消費,努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三是全面推進投資穩步增長,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基建投資,落實好地方配套資金,利用好地方政府債券資金,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切實加大對城鄉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的投入,放大財政投資的“乘數效應”。
四是努力支持擴大出口,完善企業出口信用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促進出口穩定增長。
(三)深化財政改革,提高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堅持用改革創新的精神推動財政管理向縱深發展,強化善預算和財政收支管理,完善財政體制機制,加強債務風險防控,不斷提高依法理財、依法行政水平,推動財政事業可持續發展。
一是深化綜合預算改革和績效管理。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保基金預算編制,健全城建資金綜合預算,做好水利建設資金、教育發展資金等重大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實行預算績效管理,加強支出績效考評,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問效,逐步健全預算分配與績效預算評價相結合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預算管理效能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二是健全財政收支管理機制。加強收入管理,堅持依法征稅管費,全面實施政府非稅收入執收成本核定改革,提高征管效率,確保非稅收入應收盡收;加強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管理,加大公務卡推廣應用力度,完善行政事業資產配置辦法;強化預算執行管理,進一步加快支出進度,積極穩妥地推進預決算公開,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堅決制止鋪張浪費行為;加大財政資金使用監督檢查力度,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機制,充分發揮科技防腐電子監察系統作用,促進“陽光財政”建設。
三是逐步完善財政體制改革。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幫助困難縣區消化基本財力缺口,落實好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扶持政策,切實保障縣、鄉、村基本運轉和民生政策支出;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增強縣(市)區自我發展能力;加快鄉鎮財政信息化系統建設,推進鄉財縣管、村財鄉管改革,進一步提高基層財政財務管理水平。
四是加強政府性債務管理。妥善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和高校債務,嚴格防控外債風險,不斷深化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對四大政府投融資集團公司監管,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集團公司融資能力和償債能力,強化財政性資金預算安排與公益性項目政府投資計劃的銜接,完善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管理、風險預警和償債保障機制,不斷防范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