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中國科學院院刊
全球主要經濟體企業科技創新版圖分析及啟示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德國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劃”(MAB)及其主要抓手——生物圈保護區作為一條參與全球治理的途徑。中國?MAB?的國際化戰略宜以生態文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幫助凝聚全球共識。
2022-10-10 14:20
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廣受關注,我國在該領域開展了諸多有益實踐,尤其是高等教育階段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拔尖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和深圳零一學院的人才選拔與培養經驗進行探索性案例研究,分析得出當前我國拔尖創新人才教育凸顯多元化選拔、進階式培養和理解性支持的特色。
2022-10-13 17:00
研判了政務服務、教育服務、醫療衛生服務、養老服務、就業服務、公共安全服務等社會服務領域創新驅動數字轉型發展趨勢,梳理了發達經濟體創新驅動社會服務數字轉型的政策實踐,總結了中國創新驅動社會服務數字轉型發展的成效,明確中國創新驅動社會服務數字轉型的發展思路,并提出政策建議。
2022-10-13 13:36
文章以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的國家科研機構為案例,重點分析了其在人才集聚、人才環流、人才激勵中的作用機制。
2022-10-13 17:10
通用模型是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隨著模型研發應用的增多,模型的社會和倫理影響受到廣泛關注。從技術哲學的視角分析了數據驅動的模型在人與世界關系中的中介性作用及所產生的“鏡像”效應問題和透明性問題,提出了人與世界關系的新形態是以模型(數據)為中介的,即“人-模型(數據)-世界”關系。
2022-10-14 08:51
企業創新能力是科技強國的重要體現,而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基礎研究的執行主體無疑是高校和國家科研機構,而企業在基礎研究活動中扮演什么角色?一直以來存在不同觀點。
2022-10-10 10:36
消費品“小產品、大集成”,是反映國家創新能力、制造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有形載體,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我國消費品工業市場化起步早,長期以來發揮著拉動國內循環、推動國際循環的主力軍作用。
2022-10-14 09:00
“選題”是科學研究的起點,選題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創新的質量。提出根據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究性質采取差異化選題機制、探索性技術研發和戰略性技術研發類項目選題引入“查需”機制、戰略性基礎研究和戰略性技術研發選題“三看”等建議。
2022-10-14 09:07
知識產權是面向創新驅動發展,加強科技與金融結合的核心之一。科技活動在本質上是一種投資,科技創新主體通過高質量知識產權能夠吸引投資,投資者通過投資知識產權能夠獲取創新利益。文章從研究開發和成果轉化兩個環節論證了科技活動的投資屬性,分析了其中的知識產權作用。
2022-10-13 11:10
我國推動科技與金融結合已歷經?40?余年,現已基本形成了覆蓋企業技術創新不同環節的科技金融體系。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面臨新的發展形勢,對科技金融提出重大挑戰和突出問題,亟待進一步升級發展。面向新需求建議完善基于創新規律的融資體系,構建差異化定位、一體化鏈接的科技金融服務系統;大膽創新金融制度,探索建立全國政策性科技銀行、在“新三板”建立終身保薦人制度等新舉措;進一步明確政府創業投資基金的功能定位,培育“耐心”資本,引導社會資金“投科”“投小”“投早”“投長”;優化創新導向的政策環境,為科技與金融結合提供有力保障。
2022-10-13 11:16
系統梳理了我國社會資金投入科學研究的基本情況,分析了社會資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時對政府引導基金和領軍企業愿意重金投入科學研究的典型案例進行總結,研究科學活動邏輯與資本投資邏輯共生協同的可能性,提出應加強公共政策的體系化設計,消弭和平滑投資風險、助推投資偏好沿創新鏈前移,建構驅動社會資金向科學研究集聚的支撐性制度環境。
2022-10-13 11:25
版權所有: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