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進各項財稅改革
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和規范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財力性轉移支付8467.02億元,增加1374.17億元,增長19.4%。改進標準收入和標準支出測算辦法,加大對禁止開發與限制開發區域的支持力度,鼓勵這些地區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主體功能區建設。加大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財力性轉移支付力度,幫助逐步化解歷史積累的社會問題。嚴格新設立專項轉移支付的審核程序,做到科學設置。繼續清理現有專項轉移支付,對使用方向一致、可以進行歸并的項目予以整合;對到期項目、一次性項目以及根據宏觀調控需要不必保留的項目予以取消或壓縮。規范專項轉移支付配套政策的出臺程序,將地方配套的總體負擔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安排獎補資金440億元,增加100億元,調整和完善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建立縣鄉最低財政支出保障機制。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積極推行省直管縣和鄉財縣管等財政管理改革,逐步建立財力向基層傾斜的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積極推進稅收制度改革。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全面實施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確保企業所得稅制度改革順利進行。繼續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中部地區26個老工業基地城市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研究制定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方案。推進資源稅制度改革。實施新的耕地占用稅條例。研究統一內外資企業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調高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減輕低收入者負擔。
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改進中央財政超收收入使用辦法。從2008年起,年度執行中如有超收,除按法律、法規和財政體制規定增加有關支出,以及用于削減財政赤字、解決歷史債務、特殊的一次性支出等必要支出外,原則上不再追加具體支出,都列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轉到以后年度經過預算安排使用,以利更好地保障重點支出需要,規范預算管理,增強預算約束力。推進綜合預算,研究完善支出標準體系,強化項目評審,推進項目支出預算滾動管理,擴大向全國人大報送部門預算的范圍。積極推進績效考評試點,研究探索績效考評結果公示制度,促進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公共產品質量。中央、省、市(地)級將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實施到本級所有基層預算單位,并逐步擴大到政府性基金和預算外資金。積極推進國債市場化改革,健全國債余額管理制度。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試點。進一步理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研究建立規范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制度。
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中央財政安排150億元,大力支持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并以此為突破口,加強清理化解鄉村債務。探索建立農村公益事業投入新機制。推行減輕農民水費負擔綜合改革試點,逐步解決區域性和行業性農民負擔問題。
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促進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實施相關財稅政策,增加農民、城市低保對象等低收入者收入。支持逐步提高并落實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促進企業全面落實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制度。支持加強社會保險費征繳,提高征繳率。加大對困難群體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減輕其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繳費等方面的負擔。發揮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加強對高收入者稅收征管,減輕低收入者稅收負擔。強化對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機構特別是壟斷行業的收入分配監管。進一步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
支持深化金融等體制改革。切實代行好國有金融資產出資人職責,積極穩妥推進中國農業銀行等重點國有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革,推動國家開發銀行商業化轉型。大力支持投資體制等改革。
三、堅持依法理財,強化科學管理,確保圓滿完成2008年預算
為確保圓滿完成2008年預算,將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全面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規范預算管理。進一步提高預算年初到位率,切實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加強財政撥款結余資金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資產配置標準,將新增資產配置納入部門預算,形成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效結合的工作機制。加強預算執行管理,提高預算執行效率。研究建立覆蓋各個政府級次的地方預算動態監控體系,完善財政國庫動態監控機制。建立健全預算執行與預算編制互動機制。調動各預算單位加強執行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預算執行的主體責任落實到各部門,將監管預算執行的責任落實到財政預算管理和監督機構。
(二)加強收入征管。支持稅務、海關部門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嚴格控制減免稅,堅決制止和糾正擅自出臺“先征后返”等變相減免稅政策,清理規范對試驗區、開發區等的財稅優惠政策,嚴厲打擊偷騙稅等違法行為。推進財稅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庫橫向聯網試點。研究制訂逐步將所有在預算外管理的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管理的政策措施。按照“強化稅收、清理收費”的原則,優化財政收入結構,全面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費、基金。對行政單位國有資產出租出借收入和處置收入、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進一步完善非稅收入管理政策和國庫集中收繳制度。要努力依法征管、應收盡收,確保國家財政收入穩定增長。
(三)強化支出管理。切實保障“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重點支出需要。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嚴格控制“人、車、會和網絡、招待”等支出增長和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實施出國經費零增長政策。超編人員不得納入工資統發范圍,擅自增設的機構不得納入預算保障范圍。在中央和省級單位全面推廣公務卡。擴大專項轉移支付實行政府采購和國庫集中支付的試點范圍,研究建立監管機制。提高財政資金分配的科學性、公平性和公開性。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嚴格控制新債,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牢記“兩個務必”,嚴肅財經紀律,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四)完善財政法制。積極創造條件,把比較成熟的一些稅收暫行條例上升為稅收實體法律,提升稅收法律級次。做好注冊會計師法(修訂)、財政轉移支付暫行條例、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條例、彩票管理條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條例等法制建設工作。完善財政執法監督機制,提高財政行政執法水平。改進財政行政審批事項審批和監督程序,嚴格控制新設財政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推進政府會計改革研究。完善企業財務制度體系。推動非上市國有企業、金融企業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修訂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會計準則和制度。
(五)嚴格財政監督。建立健全覆蓋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事前、事中和事后監督有機結合,強化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資金,以及企業、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的監督檢查。鼓勵和支持地方財政結合實際強化監督職能,提高監管水平。加強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等行業監管。各級財政部門要堅持依法理財,加強管理,完善內控機制,并自覺主動地接受全國及地方各級人大、審計和社會監督,認真聽取人民政協的意見。完善財政民主決策機制,提高財政決策的公眾參與度。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提高財政工作透明度。加快金財工程建設,充分發揮現代科技和信息手段對強化財政管理的作用。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圓滿完成預算和各項財政工作任務意義重大。我們要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進取,扎實工作,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做出積極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