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全國已有一億四千萬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打工。在這些農民工中,有相當數量是有孩子的父母,由于各種原因,他們中很多人將子女留在農村,從而形成了一個特殊且較為龐大的兒童群體——農村留守兒童。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村青壯年人口外出數量的繼續攀升,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還有持續增長的趨勢。兒童時期是人身體發育、性格養成、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由于生活環境不穩定,缺乏父母親的關愛,部分留守兒童成長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解決農民工及其子女問題,留守流動兒童成長環境不斷優化。但總體來看,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的深層矛盾和突出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為全面準確地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現狀、生存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與迫切需求,2007年國務院農工辦將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列為前瞻性研究課題,全國婦聯為此聯合有關專家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
一、研究目標與方法
1、研究目標
我們將本次研究的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第一,進一步全面準確地把握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和基本特征;第二,深入研究不同年齡和性別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發展狀況和問題,認識農村留守兒童的分層特征與需求差異;第三,認真總結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經驗和不足,為有效解決留守流動兒童問題,落實和發展相關政策服務。
2、研究方法與特色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全面考慮兒童生存發展需求的多面性與特點,本研究將“農村留守兒童” 的概念界定為:父母雙方或一方從農村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農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17周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是通過對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和推斷,把握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在數量、區域分布、年齡、性別、受教育狀況、監護人情況等方面的總體狀況和發展趨勢。
定性研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了解政府機構相關人員、兒童和家長及其他監護照料者的認識、需求和看法,客觀準確地判斷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二是總結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與挑戰,進一步提出解決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的對策建議。
本研究的特色和切入點在于:
——按年齡分層,將農村留守兒童分為幼兒(0-5周歲)、義務教育階段兒童(6-14周歲)和大齡兒童(15-17周歲)三個部分,了解其各自面臨的問題和需求,并根據他們的不同需求提出相應的對策。
——將性別作為貫穿年齡分層與問題分析的一個基本視角和主線,認識并揭示農村留守兒童現狀與需求的性別差異。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以定量研究為基礎,把握農村留守兒童的總體狀況和主要特征。通過定性研究了解不同留守兒童群體面臨的突出問題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分析、討論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解決的政策制度環境,探討針對不同年齡、性別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與需求的對策建議。
現將課題研究的主要發現與結論介紹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