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
國際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與國際環境的一種相互作用。從國際關系的角度看,國際環境包括國際體系的要素、結構、規則和文化等。從現代化研究的角度看,國際環境包括世界現代化的水平、結構、規則和文化等。所以,國際現代化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國家現代化、世界現代化、國家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的相互作用。一般而言,廣義國際現代化是廣義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它的基本原理是關于國家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國家現代化與國際環境的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和規律;廣義國際現代化理論是廣義現代化理論(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廣義國際現代化的一般理論、分支理論和相關理論等。
廣義國際現代化的理論基礎
國際現代化,不僅是現代化過程的國際互動,而且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1-1、圖1-2、圖2-5)。本期報告第一章關于國際現代化的300年進程分析,為歸納國際現代化的基本原理提供了歷史基礎;本章前三節關于國際現代化的相關理論和定量研究的討論,為建構國際現代化的一般理論提供了學術基礎。
1、廣義國際現代化的學術基礎
廣義國際現代化的學術基礎主要包括:現代化理論、依附理論、世界體系理論、全球化理論、國際關系的有關理論和其他學科的相關理論。本章前三節討論了依附理論、世界體系理論和國際關系的有關理論等,這里重點討論現代化理論。
一般而言,現代化理論誕生于20世紀50至60年代。在過去50多年里,現代化研究出現三次高潮,產生了許多理論,其中六大理論流派比較有代表性,它們分別是:經典現代化、后現代化、生態現代化、再現代化(反思現代化)、多元現代性和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廣義現代化理論)。其中,前四個理論流派,一般以國家為基本分析單元。第二次現代化理論,既包括國家層次的分析,也包括國際體系層次的分析(表2-29)。如果說,以國家層次分析為基礎的現代化理論是國家現代化理論,那么,以國際體系層次分析為基礎的現代化理論就是世界現代化理論,以國家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的相互作用為分析對象的現代化理論就是國際現代化理論(表2-30)。現代化理論擁有分層結構,是一個理論家族,而不是單一理論。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3》曾經對現代化理論進行了系統分析。2006年我國學者何傳啟提出了世界現代化理論(何傳啟 2006)。我們在分析世界現代化的300年歷史進程的時候發現,現代化水平的國家分布沒有出現收斂現象,事實上,現代化水平的國際差距在持續擴大。顯然,這與經典現代化理論預期的情況是不符合的。經典現代化理論假設,如果不同國家都按現代化理論的原則辦事,就可以逐步實現現代化。為解釋現代化水平的發散現象,何傳啟提出了世界現代化理論的基本假設:
首先,世界現代化是工業革命以來的一場持續的國際競爭,是國際體系中不同國家追趕、達到和保持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競爭;
其次,在國內創新和國際競爭的推動下,世界現代化發生國家水平分層;
其三,依據現代化水平分類,國家分化成發達、中等發達、初等發達和欠發達四類;四類國家的不對稱國際博弈,將加速國家水平分化,擴大國際差距;
其四,發達國家代表世界前沿水平,它們約占20%,其他的非發達國家約占80%;
其五,不同國家現代化水平的國際差距和國際地位在不斷變化,發達國家可以降級為非發達國家,非發達國家可以升級為發達國家;
其六,世界現代化的國際差距和國際地位的變化,遵循結構穩定性和地位可變遷原理;即世界現代化水平的垂直結構具有歷史穩定性,國家現代化水平的國際地位轉移具有一定概率性;其中,發達國家的降級概率和非發達國家的升級概率約為10%~20%左右。
世界現代化理論(表2-31),可以大致解釋現代化的國際水平差距。事實上,所謂的世界現代化理論,實際是在國際體系層次上分析現代化的國際水平結構變化,是第二次現代化理論的一種實際應用;它是第二次現代化理論在國際體系層次的一種表現形式。
簡單地說,世界現代化理論認為,在國際體系層次上,世界現代化是國家進程——國際競爭——國家分層——不對稱博弈——國際體系變化的一種循環,具有結構穩定性、地位可變性、路徑依賴性和競爭有規則四個特點,國家分化、國家分層和國家流動是普遍現象。
2、廣義國際現代化的歷史基礎
本報告第一章分析了國際現代化的300年歷史,歸納了國際現代化的42個基本事實和特征(表1-92、表1-93)。這些分析分別以國際體系的實力結構和國際體系的水平結構為基礎(表2-32),兩種分析具有大約70%的一致性和30%的差異性,并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這些啟示、事實和特征是國際現代化理論的歷史基礎。
首先,國際現代化是一個客觀現象。在現代化進程的國際體系中,國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國家必然與它的外部環境發生物質、能量、知識和信息的交換,發生貨物、資本和人員的流動。在過去300年里,國際體系中的國際互動廣泛存在。
其次,國際現代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國際互動有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地理位置、國民素質、科學技術、國家意識、國際體系結構、國際制度和國際觀念等,都對國際互動有重要影響;但國際體系的結構相對穩定,國家的國際地位是變化的。
其三,國際現代化具有多樣性。現代化過程的國際互動,幾乎發生在現代化過程的所有層次、所有領域和各個方面;它既發生在國際體系層次、跨國層次、國家層次、企業層次、機構層次和個體層次,也發生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和生態等領域。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和不同方面的國際互動的特點不盡相同,具有多樣性。
其四,國際現代化的國別差異非常大。這種國別差異,不僅反映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大國與小國之間,也存在于發達國家之間、發展中國家之間、大國之間和小國之間。
其五,國際現代化是一個演進過程。國際互動的內容、形式、程度、廣度和實質、國際結構、國際制度和國際觀念都在不斷演化;國際互動的實質逐步從霸權競爭、生存競爭過渡到合作競爭和發展競爭,從國家實力競爭過渡到國家水平競爭。
其六,國家相對實力對國際現代化有重大影響。國家相對實力決定了它在國際體系實力結構中的位置,也影響它的國際互動的方式和價值取向。
其七,國家相對水平對國際現代化有重大影響。國家相對水平決定了它在國際體系水平結構中的位置,也影響它的國際互動的目標和行為決策。
其八,國家實力和水平影響國家利益。在國際互動中,發達國家和實力強大的國家往往處于有利地位,欠發達國家和實力弱小的國家往往處于被動位置。
其九,國際戰爭的頻率沒有下降。國際戰爭的特點變化很大,但戰爭頻率沒有下降。國際戰爭是國際互動的一種極端形式和普遍現象,也是推動國際體系結構變化的重要因素。
其十,國際合作和國際相互依賴在增加。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際合作明顯加強。(摘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