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建立新型現代產業體系,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上實現新突破。堅持信息化、高端化、服務化發展方向,積極落實“中國制造 2025”和“互聯網 +”行動計劃,加快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格局。著力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積極支持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每年滾動實施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100項以上,到 2020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 22%以上。著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制定工業轉型升級和“互聯網 +制造業”實施計劃,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鼓勵優勢企業通過資本、技術等整合重組,實現集團化、集約化發展。力爭到 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6.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 100億元企業達到 10家。著力發展現代高端服務業。圍繞金融服務、商務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八大重點領域,繼續實施三年行動計劃,著力建設現代流通體制,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商貿流通企業向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力爭到 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53%。著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優化現代農業布局,支持中部縣(區)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業、西部山區縣著力發展生態農業、東部平原縣(市)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推進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不斷提高農業組織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產業化水平。到 2020年全市家庭農場發展到 1500家以上,實體農民合作社達到 4000家以上。
(四)優化城市空間發展格局,在促進區域平衡發展上實現新突破。積極推進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建設,強化省會地位和作用,努力形成集現代城市、特色城鎮、美麗鄉村于一體的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推進中東西區域協調發展。按照“一核一帶兩軸三區”市域空間結構,以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協調發展為重點,做大做強中部城市經濟,加快發展東部工業經濟,力促西部綠色工業、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發展,在全市域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城鎮化、工業化與生態建設相協調的空間結構。推進組團式都市區建設。按照“一河兩岸三組團”城市發展格局,以建設智慧城市、生態城市、海綿城市為抓手,劃定城市邊界,建設城市隔離帶,加快主城區提檔升級步伐,大力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按照新的區劃調整方案,積極推進組團一體化發展,加快城市交通、市政設施、城市管理同城化進程。實施城區排水管網綜合改造,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投融資機制,進一步優化行政區劃和創新行政管理,綜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到 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63%,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 52%。深入實施縣城建設攻堅行動,提升縣城建設質量和水平,打造有歷史記憶、地域特征、宜居宜業的美麗縣城。實行縣域經濟增比進位考核,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產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爭創全國百強縣。加快建設美麗鄉村,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到 2020年基本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
(五)打造宜居綠色家園,在改善生態環境上實現新突破。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基本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大力優化能源結構,不斷提高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耗的比重。減少煤炭消費總量,到 2020年原煤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下降到 65%,潔凈煤使用率達到 90%以上。推進鋼鐵、水泥、電力、焦化、石化、制藥等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實施企業搬遷升級改造工程,到“十三五”末高排放企業全部遷出主城區。確保到 2018年大氣質量退出全國重點監測城市后十位,到 2020年實現大氣質量明顯好轉。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大水源涵養和水污染防治力度,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大力開展滹沱河等重點河流綜合改造工程,加快恢復河流生態系統。加強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用足用好引江水。推進綠色石家莊工程建設。圍繞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建設水平,深入實施太行山綠化、沿河綠化、環省會綠化等生態建設工程,到 2018年完成植樹造林 300萬畝,實現太行山宜林地帶綠化全覆蓋,到 2020年全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 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 42.2%以上。
(六)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在增強發展動力活力上實現新突破。堅持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推動發展的強大引擎,更加注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注重高水平雙向開放。積極承擔改革試點任務。堅持各領域改革開放向先進省市看齊,大力推進自貿區和京津改革開放經驗在我市復制推廣,爭取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實驗區和天津濱海新區政策向我市延伸。圍繞建設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等,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創造可復制的經驗做法。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覆蓋全部國有企業的國有資本預算管理制度。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著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努力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探索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建立健全農村產權交易流轉市場。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建立“雙隨機”抽查機制,構建事中事后監管新模式。全面提升開放層級和水平。積極營造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外商投資環境,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到 2020年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75%以上。拓展“走出去”新路徑,建立石家莊“一帶一路”貿易商聯盟和智庫合作聯盟,精準組織優勢產能推介和項目對接。力爭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 5%以上。
(七)全力增進民生福祉,在建設惠及全民的幸福省會上實現新突破。著眼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堅定不移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把脫貧攻堅放在改善民生首要位置,加大財政投入,落實“六個精準”要求,實施“五個一批”行動計劃,確保 2018年前,贊皇、靈壽、行唐、平山 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到 2020年全面完成 30.2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實施創業就業扶持工程。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更加完善的創業扶持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城鄉平等的就業制度。到 2020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 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5%以內。實施社會保障完善工程。推進健康石家莊建設,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逐步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健康保險銜接配合,努力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逐步提高城鄉社會救助標準,實行農村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合一”。加快發展社會福利、慈善救濟事業,推進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協調發展,大幅增加養老服務設施。實施教育優先發展工程。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完善家庭困難學生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公平。到 2020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 9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 99.9%。實施文化軟實力提升工程。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為主線,加強公共文化和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加大對農村、偏遠山區等薄弱地區的文化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培育壯大文化市場主體,鼓勵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打造優勢文化品牌。到 2020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 5%。
各位代表 !目標承載使命,任務考驗擔當。只要我們萬眾一心,苦干實干,就一定能夠鑄就發展新輝煌、率先實現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