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發展質效提升。堅持量質兼取,推動產業融合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71家,居全省第5位,五年凈增434家。7個產業集群列入省成長型產業集群,6個產業集聚區產值過百億元,認定馳名商標13件、著名商標176件、湖北名牌78個、“三品一標”〔6〕701個。農產品加工產值1435億元,居全省第4位,土地流轉率達到37.5%,農機化率達到73.5%,建成省部級畜禽、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84個和90個。限上商貿企業達到1107家,凈增410家;商業網點達到12.8萬個,凈增2.2萬個;網絡商品零售額成倍增長,跨境電商達到96家;旅游人數突破200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到132億元。煙草、郵政、通信、石油、鹽業等行業實現新發展。
項目投資質量提升。搶抓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政策機遇,精準對接中省戰略規劃,滾動實施事關孝感發展全局的100個重大工程項目,儲備“十三五”項目4299個、總投資3.8萬億元,累計爭取中省項目資金68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560億元,年均增長24.4%,工業投資占比保持在45%以上,民間投資占比保持在65%以上。開展產業招商、二次招商,23家日資企業聚集高新區,48家中外500強企業落戶孝感,累計引進省外資金3781.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5.4億美元,分別年均增長19.8%和11.7%。
城鎮建設品位提升。堅持全域理念完善城鄉規劃,完成《孝感市城市總體規劃》和6個縣市總體規劃修編,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到54.9%。堅持建改并重拓展城市空間,孝感城區城建項目累計投資245.6億元,建成區面積拓展到68.3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5萬人。新建改造城區道路40多條,綜合整治背街小巷112條,新建老澴河橋4座,南城新區與主城區通道打通,東城新區起步區基本建成,新增公交線路9條。縣市城區擴容提質,漢川、應城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云夢“三湖連河”、安陸河西新區、大悟高鐵生態新城、孝昌“三河六岸”加快建設,輻射帶動能力增強。堅持市場取向創新城市管理,大力推進“六大秩序”整治〔7〕,實行第三方檢查考評,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市容市貌更加干凈整潔、文明有序。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以規劃引領“兩型”社會建設,編制完成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規劃,出臺綠線、藍線等5個生態專項規劃。持續開展“綠滿澴川”〔8〕行動,孝感城區改造、新建“六大主題公園”〔9〕,新增綠地450萬平方米,全市創建省級生態鎮7個、生態村114個,獲批5個國家濕地公園,植樹造林87.6萬畝,建成7條綠色長廊,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9%。實施最嚴格環保監管,持續開展污染綜合防治,王母湖、野豬湖落實湖長制,全市新增城鎮供水廠4座,新建改建城鎮污水廠7座,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污水處理率分別達100%和95.9%,累計實施減排項目638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民生保障明顯改善。五年累計向民生領域投入1015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7%。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2011年的15888元、7029元,提高到28000元、13670元。城鎮新增就業36.7萬人,扶持困難群體就業4.1萬人。“五項社保” 〔10〕參保突破850萬人次,養老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完成整合,醫療保險、醫療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全面銜接。投入18億元新改擴建民政公共服務設施800多個,社會救助標準大幅提高,發放救助資金35億元,常年救助31萬人次。建成保障性安居房18.4萬套,改造農村危房3.5萬戶,歸集公積金68.1億元。持續開展脫貧攻堅,五年脫貧27.2萬人。投入30.9億元實施學前和義務教育項目4242個,新增公辦幼兒園112所,新建中小學33所,建成裝備標準化學校553所,改擴建校舍178萬平方米,7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認定,留守兒童關愛經驗全國推廣,市縣城區全面推行中小學劃片就近入學,5所中職學校獲評國家和省示范職業學校,湖北工程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實力增強。投入9億元實施衛生基礎設施項目889個,新增醫療用房39.2萬平方米,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現全覆蓋,出生人口性別比五年下降15個單位值。“五項惠老政策”〔11〕全面落實,累計發放“敬老紅包”過億元,“四項助殘行動”〔12〕惠及殘疾人10.5萬人次。全市“三館一站”〔13〕免費開放,每年舉辦中華孝文化旅游節,國家級非遺名錄達6項,建成全民健身工程2175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