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我們將圍繞年度預期目標(見附件四),全力抓好十項工作。
(一)全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孝感行動落地見效。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編制《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目錄》,運用現代裝備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裝備等六大領域,組織實施十大重點示范項目,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升級發展。開展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試點,加快“兩化”融合試點建設。積極對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軍民融合產值過200億元。助推企業提質增效。以提高質量和競爭力為中心,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優化整合產業集聚區,銷售過億元企業達600家、過10億元企業34家,新增產值過百億集聚區1個,新增馳名商標2件、著名商標20件。精準對接服務企業。支持各級園區開展管理和運營機制創新,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扎實開展政策宣講、金融服務、產銷對接等活動,瞄準政策落實中的細節難題,瞄準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定向、定期、精準落實降成本28條優惠政策,幫扶企業保障生產要素、降低成本,為企業成長壯大營造良好環境。
(二)全力推進現代農業融合轉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規模農業、科技農業、品牌農業、觀光農業、安全農業,推動立體種養、綠色有機循環農業連接,全面落實從農田到餐桌全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一高三新”〔31〕覆蓋率達50%,農產品質量安全率達98%以上,新增省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3家、無公害基地15個。推動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扶持壯大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經濟主體,推動紡織、糧油、食品、紙品木制品產業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9%以上。促進農產品營銷線上線下融合,建設一批標準化“互聯網+”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夯實現代農業基礎。完善防汛應急和災害預警預報體系,建設防洪保安、閘站更新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抗旱應急水源、重點區域排澇等九大水利工程,在主汛期前全面提升防汛抗旱減災能力。完成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入戶登記工作,加強農田修復和保護,堅守耕地紅線,建設標準農田56萬畝。抓好脫貧攻堅。集中財力辦大事,整合“五個一批”〔32〕政策資金,新建通村公路200公里,村道加寬400公里,改造農村危房6000戶,全面實施整村推進、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大別山試驗區建設,確保9.8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67個貧困村出列。
(三)全力推進新興服務業增量提質。改造提升商貿物流業。啟動建設東城新區鄰里中心。推進縣市城區商業網點改造和放心早餐店建設,加快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市場標準化建設,大力發展農村消費品直營連鎖網絡和專業市場。培育發展一批現代物流園區。新增限上單位50家。突破性發展適應“四新經濟”的新興服務業。圍繞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城鄉生態化,培育和壯大研發設計、服務外包、商務咨詢、節能環保等新興服務業態,鼓勵發展養老托幼、社區醫療、家政服務、物業管理等社區現代服務業。支持電子商務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交易額增長35%以上。深入實施外貿“三項”工程〔33〕,新增出口企業30家、過千萬美元骨干企業5家。壯大現代金融業。開展新興金融業培育行動,優化金融保險發展環境,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深化銀企對接,每個銀行、保險業機構至少創新1個有本地特色的金融產品,力爭新增貸款100億元。整合發展旅游產業。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開展旅游標準化創建,促進文化與旅游業融合、脫貧攻堅與鄉村旅游結合,打造鄉村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帶,推進全域旅游。組建旅游發展集團,規劃建設旅游集散中心,整合打造精品線路,全年接待游客23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150億元。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支持合理自購住房,嚴控投資投機性購房,因城因地施策,減少房地產庫存。出臺小區物業綜合治理意見,改造棚戶區1.85萬戶。新增公積金實繳人數1萬人、歸集公積金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