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8年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意義重大。黨的十九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征程繪就新藍圖,“一帶一路”建設特別是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深入推進,為我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增添了新機遇新動力。我們要主動融入新時代,切實擔當新使命,搶抓機遇謀發展,聚焦產業、立足生態、著力富民,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益的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扎實”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搶抓多重疊加戰略機遇,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穩增長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目標,以實施“服務企業年”為載體,力促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建設“一帶一路”南向通道陸海樞紐城市,加快構建大開放、大通道、大港口、大產業、大物流新格局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8%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港口吞吐量突破90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00萬標箱,外貿進出口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一)充分釋放海的潛力發展向海經濟,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面向海洋發展,向海洋發掘資源和財富,既是我們的獨特優勢,也是我們實現趕超跨越的必然選擇。依托港口資源大力發展石化、能源、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現代臨港產業體系,全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努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集群發展臨港產業。圍繞延伸石化產業鏈,建成運營30萬噸級油碼頭,建成金鼓江13#泊位、加快建設16-17#泊位、開工建設12#及14-15#泊位,啟動建設三墩循環經濟示范島,加快華誼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百萬噸芳烴一期、新天德乙醇深加工等項目,推進玉柴石化30萬噸異辛烷等項目投產、欽州至南寧成品油管道按計劃投產運行,開展精細化工產業園、百萬噸乙烷制乙烯、福佳丙烷綜合利用等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引進新浦凝析油綜合利用等重大石化項目,加快打造千億元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推動中船2萬噸級造船生產線、集裝箱CFS項目開工建設,積極建設北部灣大型修造船基地、新能源輕型載貨汽車生產基地。開工建設金桂二期180萬噸白卡紙等項目,促進造紙、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集群發展壯大。
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行動,設立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制訂出臺電子商務、商貿、交通物流、服務業總部經濟等扶持政策。建設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北斗導航服務業基地、保稅港區國際貿易產業集聚創新示范區等平臺,爭取華為云計算及大數據中心一期、信息港跨境數據中心等開工建設,加快建設中馬大數據及智能基站天線研發產業基地、金達雷3D打印技術等項目。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推進三娘灣創5A級景區、千年古陶城創4A級景區,建設茅尾海休閑度假區綜合開發等重點旅游項目。大力發展休閑娛樂、家政服務等產業,組織開展城鄉消費升級行動,培育新增“小上限”企業30家。
突出抓好產業鏈招商。繼續實施招商引資三年行動計劃。以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為方向,依托中石油、華誼等龍頭企業重點突破樹脂、合成橡膠、化纖等產業項目招商,延伸芳烴、烯烴及下游產業鏈,大力發展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等產業。推進與中船、北港集團、華為、富士康等企業聯合招商,重點引進裝備制造、跨境電商、電子信息、物流配送等領域知名企業入駐。圍繞打造海洋經濟強市,積極引進現代海洋漁業、海產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藥等重點海洋產業項目,做大特色現代海洋產業。建立招商項目快速落地綜合協調機制,主動靠前服務,梳理和解決項目落地障礙,促進更多簽約項目實質性落戶建設。
全力培植壯大財源。積極跟蹤服務好石化、建筑、房地產、供電、煙草等重點稅源企業,重點調整優化石化產品結構,增加應稅產品量,同時推動煉油板塊下游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石化產業稅收效益。加快發展建筑業、房地產、交通運輸業等對地方財力貢獻較大的支柱產業,完善產業項目效益預評估機制,重點引進建筑、物流等總部經濟,通過擴大產業經濟規模產生更多經濟效益和稅收效益。強化稅收征管,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研究設立產業投資發展基金,發揮好財政資金對實體經濟發展的引導作用和乘數效應。
強化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強化用地用海保障,積極爭取新增建設用地用海指標,盤活用好存量建設用地用海。強化資金保障,完善政銀企對接合作平臺,培育發展各類新型金融市場主體,積極爭取各類基金資金支持,推廣應用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規模,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制訂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配套政策,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企業掛牌上市,多渠道拓寬項目融資渠道。統籌抓好煤、電、油、氣、運等要素保障,確保420個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年度計劃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