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今后五年目標任務
今后五年,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烏海市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在這樣一個重要歷史時期,需要我們在國家和自治區發展大局中尋找烏海的位置、謀劃烏海的未來。從宏觀層面看,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對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烏海市轉型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從自治區層面看,我區資源稟賦、區位條件、要素成本等多重優勢充分發揮,自治區打造國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的發展定位,以及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和沿黃經濟帶建設,為烏海市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從烏海市層面看,經濟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加快推進,傳統產業煥發出新活力,新興產業持續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涌現,黨的十九大明確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烏海發展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全力以赴開創烏海轉型發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以打造區域創新型城市為統領,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堅持“兩個著力”,加快“五區”建設,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
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區域創新型城市穩步推進,經濟轉型和城市轉型取得新成效,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大幅提升。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完成“十三五”發展目標任務。2022年,自治區西部區域中心地位更加凸顯,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實施產業升級戰略,打造轉型示范之城。堅持做大總量與做優結構并重,加快經濟由工業主導型向多元驅動型轉變,推動烏海經濟提檔升級。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傳統產業向新型化、高端化發展,不斷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現代服務業和特色農業發展規模和層次,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與周邊地區資源共享、產業鏈接、園區循環,培育形成自治區西部新的經濟增長極,著力打造轉型發展示范區。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創新創業之城。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依托烏海市新型研發機構和企業研發中心,深化與國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圍繞產業互促和軍民融合等重點領域攻克一批關鍵技術,打造自治區西部區域創新中心。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探索柔性人才引進機制,積極引進高層次和技能型人才,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依托煤焦化工、氯堿化工產業優勢和職業教育基礎,打造區域高技能人才高地。進一步完善政策、搭建平臺,激發廣大青年創新創業熱情,形成全社會追求夢想、干事創業的生動局面。
——實施品質提升戰略,打造宜居宜游之城。深化產城融合,完善功能品質,推動城市發展由外延擴張式向內涵提升式轉變。按照“提升老城區、繁榮新城區、改造棚戶區”的思路,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完善“七網”[13]公共基礎設施,著力打造宜居城市環境。充分發揮大河、大湖、大漠、大汗、大濕地等自然景觀優勢和黃河文化、蒙元文化、書法文化等獨特文化優勢,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打響“大漠湖城”旅游品牌。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城鄉融合先行區。
——實施開放帶動戰略,打造魅力活力之城。構建開放大通道,依托烏海區位優勢,加快交通網絡和樞紐節點建設,提升對外開放通達能力。搭建開放大平臺,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充分發揮海關、國際陸港、內陸港作用,大力發展跨境貿易、跨境電子商務,著力打造區域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開放大協作,加快烏海及周邊地區一體化進程,促進區域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集中集聚,著力打造環境最優、活力最強的投資貿易首選區,成為服務周邊地區的“加油站”和“后花園”。
——實施綠水青山戰略,打造美麗生態之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全面落實“河長制”,下大力氣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編織覆蓋城鄉的綠色網絡體系,著力打造生態環保攻堅區。
——實施民生優先戰略,打造文明幸福之城。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斷加大民生投入,持續增加居民收入,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全面提升兩個文明建設水平。統籌解決好脫貧攻堅、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棚戶區改造、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加快補齊教育、醫療等民生短板,打造優教優醫普惠區,大幅提升城市綜合競爭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