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8年形勢與目標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事關長遠,至關重要。放眼全球,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縱觀國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但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審視長沙,我市發展來勢向好、態勢強勁,但仍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新時代、新征程,再創業、再出發,我們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用實績書寫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動篇章。
新時代,必須瞄準新坐標、彰顯省會新擔當。長沙發展走在全國省會城市前列,已站上“萬億俱樂部”的新起點,步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的新階段,必須科學應對標兵漸遠、追兵趕超的激烈競爭,搶抓新經濟加快發展的“窗口期”,發揮國家級戰略平臺的疊加優勢,對標世界優秀城市和國內發達城市,釋放改革紅利,打造創新高地、開放高地、制度高地、人才高地,搶占新一輪城市競爭制高點,建設彰顯國際化品質、凸顯長沙味道的現代化大都市。我們將在深度融入國家戰略中彰顯省會擔當,充分發揮“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的優勢,扎實推進長沙承擔的國家改革試點,當好建設“一帶一部”領頭雁、落實“三個著力”先鋒隊,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加快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長沙新征程。我們將在輻射、服務全省協同發展中彰顯省會擔當,發揮長株潭一體化核心作用,帶動“3+5”城市群發展,助推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將長沙打造成為“五個強省”核心增長極、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排頭兵、建設“四大體系”“五大基地”示范引領區,提升長沙在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和綜合服務能力。
新時代,必須把握新常態、踐行發展新理念。新時代的發展,是追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內涵式發展。必須準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將新發展理念貫穿于每項工作、每個環節,做到入腦入心,形成內生動力,成為行動自覺。必須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形成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模式。特別是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強環境治理,促進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長沙。
新時代,必須直面新矛盾、實現群眾新期盼。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新時代的重要標志和重要特征,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用心解決好交通擁堵、住房困難、環境污染和就業、上學、看病、養老等問題,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切實滿足群眾更高要求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不斷滿足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讓長沙人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政府工作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著力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扎實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現代化長沙的良好開局。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3左右;減排完成省定指標。
同時,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加注重以下指標:研發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2.6%以上;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重35%以上;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72%以上;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23%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在工作中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推動高質量發展。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根本遵循,處理好“穩”和“進”的辯證統一關系,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確保在經濟增長、民生底線、風險防范上穩得住,在轉換動能、調優結構、提高效益上進得好。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實體經濟、財政稅收、群眾生活、城鄉建設、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
二是把實體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堅持以先進制造業為引領,以工業園區為平臺,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強化人才鏈、完善政策鏈、保障資金鏈,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三是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將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作為干工作、謀發展的基本方法。強化問題導向,堅持底線思維,緊緊抓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不斷完善戰略平臺和重大基礎設施,持續提升城市承載功能與品質,做強現代服務業、外向型經濟,夯實行穩致遠基礎。
四是以政府轉型帶動發展全面轉型。從轉變政府職能入手,進一步明晰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各種要素自由流動、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迸發,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建設高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實現由審批型政府向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轉變,全面提升政府現代治理能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型。
五是錘煉重實干、強執行的作風政風。事業是干出來的。堅持“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原則,既雷厲風行又久久為功,以釘釘子精神做細做實做好工作,善于創造性推動實際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矛盾和疑難問題,勇于攻堅克難,以強有力的執行力贏得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