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中乱码,青青青国产最新视频在线观看,无遮挡免费一级毛片视频,激情国产原创在线观看

 
 

《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白皮書

發布時間:2019-04-12 11:22:49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人權事業,改革開放

三、有效實現各項人權全面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堅持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人權事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協調推進各項人權全面實現,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保障機制不斷加強。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1978年至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從3679億元增至827122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385元增至59660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增長22.8倍,年均實際增長8.5%。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由1978年的200美元提高到2017年的8690美元,超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1978年的343元、134元增長至2017年的36396元和13432元。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18倍,年均增長7.8%。消費層次由溫飽型向全面小康型轉變。1978年,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57.5%和67.7%,2017年分別下降至28.6%和31.2%。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大幅提高,從1980年的0.423提高到2017年的0.752,逐步從低人類發展水平國家躍升至高人類發展水平國家。在1990年處于低人類發展水平組別的47個國家中,中國是目前唯一躋身高人類發展水平組的國家。

人身人格權保障不斷加強。憲法確認了公民人格權。中共十九大再次強調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彰顯了保護人格尊嚴、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文關懷。民法通則和侵權責任法進一步建立了人格權保護體系。民法總則專設“民事權利”一章,其中對人格權作了專門規定。2018年8月,提請審議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中,設立了獨立的人格權編。廢止收容遣送制度和勞動教養制度。大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放寬了戶口遷徙政策限制,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2017年,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2.35%,比2012年提高7個百分點。中共十八大以來,共為1400余萬無戶口人員辦理了落戶,全國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嚴格依法保障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信息安全。2017年,公安機關開展專項行動,集中辦理了一批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事件,泄露公民個人信息案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財產權受到法律保護。中國憲法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物權法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改革開放以來實施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現行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基石,農民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2014年以來,中國扎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截至2018年6月,31個省(區、市)均開展了承包地確權工作,承包地確權面積達13.91億畝,建立完善土地承包合同1.89億份,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1.35億份。中共十九大明確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工作權得到有效保障。中國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勞動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逐步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就業體制機制。1978年至2017年,中國就業人員從40152萬人增至77640萬人,年均增長961萬人,超過總人口增速。城鎮新增就業自2003年建立統計制度以來,年均實現新增就業人數117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長期處于低位,城鎮調查失業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從1978年的615元增長到2017年的76121元,扣除物價因素,年均增長7.7%。勞動者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職業安全衛生保護權、女性勞動者特殊勞動保護權、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等各項權利得到依法保障。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度,穩妥推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建設國家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建立健全勞動保障監察制度和勞動人事爭議處理制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2017年,企業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加快構建安全生產預防控制體系,有力保障勞動者工作生產安全。

社會保障權享有日益充分。中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拉動世界社保覆蓋率提高11個百分點。截至2018年6月,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25億、1.91億、2.3億,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內的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口超過13億;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1.5億人,覆蓋全國82.81%人口。中國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穩步提高各項社會保障水平。自2005年起,連續14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8年的490元。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不斷提高社會保障領域公共服務能力。2016年,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正式上線,實現跨省異地就醫持社會保障卡即時結算。

受教育權保障水平顯著提升。中國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切實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以不低于4%為目標,2012年至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累計接近21萬億元。國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5年。學前教育快速發展。2017年,全國幼兒園數量達25.5萬所,比1978年增長55.5%,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79.6%。頒布修訂義務教育法,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2017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學校21.9萬所,在校生1.45億人,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99.91%,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103.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8%,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2017年,全國共有高中階段教育學校2.46萬所,在校學生3971萬人,比1978年增加2167萬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4.9%,比1978年提高54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8.3%,已超過世界中高收入國家86.7%的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蓬勃發展。2017年,全國共有高校2913所,在校生規模達3779萬人,毛入學率達45.7%。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體系,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推動高等教育大眾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權保障充分有效。全國文化事業費投入持續快速增長,由1978年的4.44億元增至2017年的855.80億元,增長192.7倍,年均增長14.4%。建立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制度,制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15-2020年)》。發展公共文化設施,實施免費開放。2017年,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66個,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面積為109平方米,是1978年的12.1倍;公共圖書館共藏書9.7億冊,總流通人次7.45億次,分別比1979年增長438.9%、856.7%;博物館4721個,比1978年增長12.5倍;博物館收藏文物3662.3萬件(套),參觀人次達9.7億。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截至2017年,全國已建成文化館(站)44521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40560個。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數字文化服務能力快速提升。2017年,公共圖書館電子圖書達10.3億冊,計算機22.1萬臺,其中供讀者使用的電子閱覽終端14.43萬臺;截至2017年,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9.81%和99.07%;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數字圖書館推廣計劃資源總量近700TB。制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加強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科學文化素質。

選舉權受到法律保障。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中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中國堅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選舉權利,先后制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等。堅持實行普遍、平等、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以及差額選舉的原則,憲法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中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除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外,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中國根據國情和實際,不斷修改選舉法,完善選舉制度,逐步實現了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并保證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適當數量的代表。在2016年開始的全國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換屆選舉中,共有9億多選民參選,直接選舉產生250多萬名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代表性不斷增強,在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的2980名代表中,一線工人、農民代表468名,專業技術人員代表613名,婦女代表742名,少數民族代表438名。城鄉基層民主有序發展,以城鄉村(居)民自治為核心,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主要內容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基本建立。截至2017年,全國農村普遍開展了9輪以上村委會換屆選舉,98%以上的村委會依法實行直接選舉,村民參選率達95%;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參選率達90%以上。

知情權得到充分保障。政務公開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平臺建設逐步加強。2004年,國務院發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要求推進政府信息公開,除涉及國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護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事項外,行政機關應該公開政府信息;對公開的政府信息,公眾有權查閱;行政機關應該為公眾查閱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條件。2016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全面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公開工作,推動政務服務向網上辦理延伸,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已公布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2015年,實現全國所有省份全部公開省級財政總預算;2017年,公開部門預算的中央部門增加到105個。截至2017年4月,全國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設立政務大廳3058個,覆蓋率94.3%;鄉鎮(街道)共設立便民服務中心38513個,覆蓋率96.8%。廠務、村務公開逐步落實。截至2017年9月,全國已建立工會的企事業單位單獨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有500.9萬家,區域(行業)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覆蓋企業138.7萬家,已建立工會的企事業單位單獨建立廠務公開制度的有487.1萬家。截至2017年,全國95%的村實現村務公開,94%以上的縣制訂村務公開目錄,91%的村建立村務公開欄。

參與權持續增進。公眾參與立法和重大行政決策的渠道不斷拓寬。建立健全常態化的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工作機制。自2008年以來,國家立法機關共有139件法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收到59萬余人次提出的246萬余條意見。自2013年起,在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過程中,通過發布公告的方式向社會公開征集立法項目建議,并不斷拓寬征求意見渠道,豐富征求意見形式。依法保障公民在行政決策中的參與權。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在重大行政決策過程中注重增強公眾參與實效、提高專家論證質量,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開展,不斷規范協商內容、協商程序,拓展協商民主形式,增加協商密度,提高協商成效,以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為內容,開展廣泛協商。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政協共開展2000多項視察調研,收到135111件提案,立案124868件,編刊及轉送社情民意信息11688件,大多數提案的建議得到采納和落實。大量社會組織活躍于城鄉社區,提升了人民群眾有序表達訴求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截至2018年9月,全國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79.6萬個。

表達權實現途徑不斷豐富。2017年,全國出版各類報紙368億份,各類期刊26億冊,圖書90億冊(張)。截至2018年9月,全國光纜線路總長度達4131萬公里,農村寬帶用戶達到11065萬戶,移動寬帶用戶達12.9億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111.3部/百人。截至2018年6月,全國互聯網上網人數達8.02億,其中手機上網人數達7.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57.7%,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36.5%。建立了便捷高效的網絡表達平臺。著力搭建“信、訪、網、電”多元化、立體式信訪渠道,為民意訴求表達拓寬通道、提供便利。

監督權保障體系持續完善。2014年,全國人大修改預算法;2017年,出臺《關于建立預算審查前聽取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的機制的意見》,推進預算公開和民主監督。2015年,修改立法法,明確規定向審查申請人反饋及社會公開制度,加強公民監督權利。全國人大常委會履行憲法法律監督職責,健全備案審查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任期內共接受報送備案的規范性文件4778件,對188件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逐一進行主動審查,對地方性法規有重點地開展專項審查,認真研究公民、組織提出的1527件審查建議,對審查中發現與法律相抵觸或不適當的問題,督促制定機關予以糾正。2012年至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共開展20次執法檢查。2016年至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檢查了食品安全法、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12部關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的實施情況。人民政協積極探索和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就決策執行中的問題提出批評和建議。十二屆全國政協視察調研的監督性議題由2015年的12項占11%,增至2017年的20項占28%。實施《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進一步加強社會監督。

宗教信仰自由依法得到保障。中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從本國國情和宗教實際出發,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中國政府依照憲法和法律,支持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各宗教團體、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公民自主辦理宗教事業;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但不干涉宗教內部事務。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宗教工作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國家對待各宗教一律平等,一視同仁,不以行政力量發展或禁止某個宗教,任何宗教都不能超越其他宗教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中國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近2億,宗教教職人員38萬余人,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14.4萬處,宗教院校共91所。加大宗教教職人員社會保障力度,截至2017年,宗教教職人員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6.5%,養老保險參保率達89.6%,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基本實現了社保體系全覆蓋。

<  1  2  3  4  5  6  7  8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