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企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鄉鎮企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十一五”規劃)是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2010年)》以及鄉鎮企業發展實際編制的。“十一五”規劃通過總結分析“十五”期間鄉鎮企業發展的成就、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確立“十一五”期間鄉鎮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明確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是未來五年鄉鎮企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和行動綱領。“十一五”規劃中的指標和措施是指導性的,在規劃執行過程中將根據國內外形勢和鄉鎮企業發展實際進行調整和完善。
第一章 回顧與展望
第一節“十五”鄉鎮企業發展的成就和經驗
“十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方針政策指引下,鄉鎮企業發展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三農”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結構布局調整,取得了巨大成就和一些成功經驗。
一、“十五”鄉鎮企業取得的成就
——經濟總量持續增大。2005年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50534億元,完成“十五”計劃的108.2%,比2000年增長86.1%,年均增長13.3%,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2000年的26.8%上升到2005年的27.7%;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35661億元,比2000年增長77.4%,“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2.15%,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從2000年的45.3%上升到2005年的46.8%。
——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2005年鄉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15204億元,“十五”年均增長12.62%;實現利潤總額12519億元,年均增長12.66%;上交稅金5181億元,年均增長15.62%;“十五”支出工資總額46205億元,比“九五”增加0.49倍;2005年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43億人,比2000年增加1456萬人,年均增加約291萬人。鄉鎮企業從業人員占農村勞動力的比重繼續攀升,由2000年的27%上升到2005年的28%。
——外貿出口增勢強勁。2005年鄉鎮企業出口產品交貨值達20662億元,比2000年增長112.9%,年均增長18.64%。鄉鎮企業外貿出口總額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達33.6%。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2005年個體企業1709萬家,實現營業收入66179億元,比2000年增加23559億元,年均增長9.2%。2005年私營企業462萬家,比2000年增加256萬家,實現營業收入75061億元,比2000年增加46730億元,年均增長21.5%。
——農產品加工業長足發展。2005年規模以上鄉鎮企業中,農產品加工企業達68322個,比2000年增加1.2倍;從業人員1241萬人,比2000年增加693萬人;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鄉鎮企業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1.3%。
——產業集群成效明顯。“十五”時期,鄉鎮企業進一步向小城鎮集中,塊狀經濟發展迅速,產業集群成效明顯。2005年,各類鄉鎮企業園區29575個,園區內企業數達136.8萬個,創造的增加值、稅金、出口交貨值分別占全部鄉鎮企業的21.85%、25.86%、28.12%。
二、發展鄉鎮企業的基本經驗
一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鄉鎮企業發展大局。各級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包括鄉鎮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方略,全面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政策,創新發展思路,整合各種資源,優化區域布局,加快科技創新,引導鄉鎮企業提升素質、節能降耗,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二是堅持優化鄉鎮企業發展環境。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大鄉鎮企業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改善鄉鎮企業的發展環境。農業部加強鄉鎮企業行政執法工作,聯合六部委制定了《鄉鎮企業負擔監督管理辦法》,積極開展鄉鎮企業治亂減負工作,堅決取消涉及鄉鎮企業的不合理收費、罰款和攤牌,切實減輕鄉鎮企業負擔,不斷優化鄉鎮企業發展環境。
三是堅持鼓勵、支持和引導農村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發展農村非公有制經濟。加快推動鄉鎮企業進行產權改革和管理創新,鼓勵大型鄉鎮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中小企業通過拍賣、出售、轉讓等形式,轉變為個體、私營、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非公有制經濟。
四是堅持推進鄉鎮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深化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布局,促進鄉鎮企業產業優化升級,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發展,推進鄉鎮企業產業集聚,完善鄉鎮企業園區建設機制,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生態經濟園區。
五是堅持推進鄉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健全融資擔保服務體系、信用評價服務體系、創業輔導服務體系、人才培訓服務體系、管理診斷服務體系、政策法律咨詢服務體系和信息網絡服務體系等服務平臺,不斷轉變服務理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推動鄉鎮企業服務體系健康穩定發展。
六是堅持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中編辦批復農業部成立農產品加工局,賦予了農業部農產品加工業職能。農業部制定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和行動計劃,啟動了農產品加工推進行動,確認了一批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基地和示范企業,制定了一批農產品加工制品標準,為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節 機遇和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向縱深發展、我國開始進入新的經濟增長階段的大背景下,鄉鎮企業發展面臨著一些難得的歷史機遇,同時也面對著國內外嚴峻的挑戰。
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給鄉鎮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使鄉鎮企業發展的方向、目標和任務更加明確,鄉鎮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進一步優化。
二是完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推進鄉鎮企業改革和調整、促進鄉鎮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強化,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體制環境。
三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了更為有利條件。目前,我國總體上到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加快,為鄉鎮企業更好地發揮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
四是國際產業轉移為鄉鎮企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近年來,國際產業轉移的速度不斷加快,國際制造業和服務業向我國的轉移速度明顯加快。預計在“十一五”期間,國際制造業和服務業向我國轉移的規模將繼續擴大,方式將日趨多樣化。將為鄉鎮企業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在抓住機遇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來自各方面的挑戰。一是今后國家出臺新的扶持鄉鎮企業發展的政策將面臨更大壓力,一些地方管理機構出現職能弱化和斷層現象,國家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在有的地方難以落實。鄉鎮企業在信貸、擔保、上市融資、債券發行、土地使用等方面制約因素仍然較多。二是鄉鎮企業素質參差不齊。地區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大部分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同時,隨著WTO過渡期結束,對外經濟貿易壁壘增加,國際市場競爭難度加大,這些都將對影響鄉鎮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