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地區還只是地理上一個區域性概念,尚未構成環渤海經濟圈,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昨天在天津舉行的環渤海省市深化合作座談會上說。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副司長陳宣慶同樣認為,在現實經濟運行中,北京和天津、大連、青島已經分別成為京津冀都市圈、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的龍頭,三大組成部分自成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使環渤海地區成為地理而非經濟的概念。
1995年,國家在“九五”計劃中強調,形成以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京津冀為主的環渤海綜合經濟圈。據統計,2006年環渤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5萬億元,占全國的26%。
易小準指出,由于環渤海地區所涵蓋的京津冀都市圈、遼東半島、山東半島三大部分之間的經濟活動保持相對獨立,都有自己的完整體系,造成信息、資源流通不暢、能源浪費。河北省副省長付雙建認為,區域內行政分割現象仍然存在;區域合作機制缺乏;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對接不足,產業分工不夠明確等。
陳宣慶提出,區域合作并不是不競爭,但競爭過度就成為無謂的內耗。環渤海地區擁有天津、青島、大連、秦皇島以及營口港、煙臺港等重要港口,其中天津港要建設北方的國際航運中心,大連要建成東北亞地區的國際航運中心,青島要建成北方地區的航運中心。港口蓬勃發展,帶動了區域經濟,但港口過度發展,也的確存在過度競爭的隱患。此外,環渤海地區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其他領域也存在類似問題。
環渤海各省市都提出了區域聯合、共同發展的構想。天津市市長戴相龍建議,第一,建立便捷的區域交通網絡;第二,加強港口間的聯合與合作;第三,擴大能源與產業合作,組建環渤海區域工業合作發展推動小組;第四,加強科技合作與創新;第五,充分利用天津濱海新區全國金融改革試驗的有利時機,深化區域金融合作;第六,建立環保聯席會和海洋事務協調合作委員會,共同治理和保護環境;第七,籌建北方旅游聯合體;第八,完善區域合作機制。北京市副市長陸昊建議,深化環渤海區域合作,要更大程度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陳宣慶透露,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的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已經基本完成,著眼于解決各城市共同關注又難以協調的重大問題。京津冀都市圈的北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和河北曹妃甸工業區,與遼寧沿海經濟帶、山東半島城市群一起共同構成推動環渤海地區發展的引擎。如何處理這些增長極之間的關系,已成為當前環渤海地區整體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記者 陳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