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最初鎖定期"或縮短 熱錢來去更自由?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6 月 20 日 |
|
當地時間6月18日,美國財政部發布公告稱,中國或將減少部分QFII資金的“最初鎖定期”。該報道說,中國已同意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把投資中國市場的本金及利潤更快地匯回國內。
QFII出入將更便利
去年年底,中國將QFII投資額度增加2倍至300億美元,其中從2006年開始已經將境外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資金鎖定期由此前的1年縮短至3個月,但其他類型QFII資金仍為1年。上述報告并沒有明確具體會如何縮短、哪類資金會縮短以及何時正式實施。據估算,2005~2007年間流入中國的熱錢超過8000億美元,300億QFII額度能夠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產生的影響很小。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國對QFII的態度常常對“熱錢”操盤者有很強的信號作用。
市場人士認為,減少 “鎖定期”有助于QFII更快地將在中國市場投資的本金及利潤盡快匯到境外,出入更為便利,這將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股市。同時有消息稱,由于近期未批復新的額度,目前已累計有近70家QFII向外管局提交申請,總規模高達200億美元。在中國股市深度下跌之時,QFII欲抄底A股的心態似乎已不言自明。
昨日,外管局及中國證監會并沒有公布類似信息,但今年4月,外管局一官員曾表示,中國正在修改相關規則,放松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限制,包括縮短境外機構投資者根據QFII機制投資國內資本市場的禁售期。
另一方面,如果中國收緊QFII額度審批,這個信號也不會讓部分“熱錢”止步,因為這變相地證明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目前,已積累的大量待批復QFII,無疑會讓部分熱錢嗅出一定的“味道”。對此,著名經濟學家曹鳳岐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更重要的是熱錢流入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影響,即使限制合規外資的進入,熱錢也可以通過其他非法渠道涌入。”
加大央行沖銷難度
上海證券研究所6月1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由于熱錢固有的短期逐利的特點,資本市場是熱錢在國內的主要分布區,雖然QFII不等同于熱錢,但卻是熱錢流入的一個重要途徑。為了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內外均衡非常重要,穩定匯率顯然有助于這一目標的實現。但境外資本流入過快,將加快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升值步伐,加大央行沖銷難度。
有跡象表明,即使作為正規渠道進入的QFII,也有套利匯率的可能。據統計,截至2007年年底,累計共有10家QFII未在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前10大股東中出現過一次,而這10家QFII獲批的總額度至少達7.75億美元。如此大的額度卻沒有進前10,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QFII沒有進入資本市場,而是以存款形式存在于貨幣市場。這無疑又加重了國內流通性壓力。
那么,該如何平衡提高股市吸引力與控制逐利資本對匯率的影響?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張明博士表示,最關鍵的還是要加快人民幣匯率向均衡水平的升值、將人民幣與美元利差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從而削弱熱錢流入中國套利、套匯和套取資本溢價的動機,即僅將資金局限于從正規資本市場獲利。 陳珂 |
來源: 解放網-每日經濟新聞 |
|
相關文章: |
|
圖片新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