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征求對“全國生態旅游發展綱要”意見的函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旅游局(委):
根據工作安排,擬于2008年10月召開“全國生態旅游發展工作會議”(會議通知另發)。現將《全國生態旅游發展綱要(2007-2015)》發你局征求意見,請于2008年9月22日之前將意見反饋我局。
專此函告。
聯系人:武芳梅 倪靈 王成志
電話: 65201528/27/26
傳真: 65201500
附:全國生態旅游發展綱要【(2007-2015)征求意見稿】
國家旅游局規劃發展與財務司
二00八年九月十一日
全國生態旅游發展綱要(2007-2015年)
征求意見稿
一、序言
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資源和能源消耗過大,土地開發利用過度、生態環境惡化、環境污染嚴重,生物物種減少等問題,對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隨著全球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一些傳統文化正在消亡,傳統的具有濃郁地域和民族特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被外來文化所取代。在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急劇轉型過程中,我們必須反思現有的經濟增長方式和社會發展模式,并對此重新做出抉擇。
旅游業綜合性強、關聯度大、涉及面廣,具備促進生產、拉動消費、娛樂體驗、人際交往、學習教育、傳播交流等諸多功能。旅游與生態環境相互依存,互相促進。旅游需要優良的生態環境,旅游能夠有效地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認識和處理環境保護與旅游發展的關系,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實行科學的旅游建設、經營、服務和消費行為,是旅游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
生態旅游,是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依托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與之共生的人文生態系統,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高級旅游形態,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和產物。作為一種發展理念,生態旅游是指在旅游活動全過程及旅游經營管理的各環節,均以生態保護為首要原則,突出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和文化責任,強調天人合一,追求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旅游產品,生態旅游主要是指采用生態友好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生態體驗的服務和要素組合;作為一種旅游活動,生態旅游是指到具有生態價值的地區,用生態友好的方式,體驗生態之美的行為。
在世界范圍內,生態旅游正處于高速成長階段,發展勢頭強勁,生態旅游的年均增長率約為20%~25%,遠高于世界旅游業的平均增長速度。生態旅游是生態文明的召喚。自從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進入工商文明之后,在取得重大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由此形成了第三個人類文明階段,即生態文明的時代。這就促使人們回歸自然,親近自然,進而改善生態環境。生態旅游的出現和興起,反映了人類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對自身文明發展和生存環境演變的歷史規律性的認識和理解,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愿望,順應了時代發展促進旅游的大趨勢。
隨著環保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生態旅游在我國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一是我國擁有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截至2006年,我國共建立了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349個,總面積占陸地國土面積15%,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65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87個,占國土面積1%。國家森林公園627個,占國土面積1%。國家地質公園138個。各類保護區網絡的建立,使全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物種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以及30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和13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棲息地得到了有效保護。
二是形成了一批生態旅游產品。早在1999年,國家旅游局就將當年的旅游主題年確定為“生態環境旅游年”,各地也借勢推出了一些生態旅游產品,在我國展開了生態旅游實踐活動。隨著環保觀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和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生態旅游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三是旅游生態保護管理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為規范生態旅游市場提供了保障。在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創建活動中,環保要求明確。綠色飯店的建設已在全國范圍內展開。2005年6月,國家環保總局與國家旅游局共同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旅游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對旅游開發規劃、建設、經營、服務和消費等各個環節的環境管理提出更加具體的要求,尤其是對各級環保和旅游主管部門在旅游活動中如何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對促進旅游生態保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006年8月,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旅游局、建設部又共同召開了生態旅游現場會,推廣經驗,促進生態旅游健康發展。
同時要清醒地看到,生態旅游的發展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一是生態旅游規劃滯后,規劃理念、專業化水平和規劃深度不足;二是對生態旅游的內涵、特點和規律把握不到位,開發指導不夠,技術標準欠缺,市場定位不明確,同質性開發比較普遍;三是生態旅游的經營、管理和服務比較粗放;四是由于引導不夠、盲目開發,一些開展生態旅游的地方,環境惡化的現象依然存在;五是一些旅游者生態保護意識不高,對如何親近自然、回歸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認識不清,形成了對生態旅游的不當需求。
生態旅游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有利于促進資源消耗型利用向增值型利用轉化,有利于促進欠發達地區脫貧致富和社會發展,有利于促進旅游業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變。生態旅游是生態敏感地區重要的替代型產業,是開拓生態補償機制的新渠道,是普及生態教育、提高生態意識、增強生態保護自覺性的有效方式,是向世界展示中國和諧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是提高旅游業增長質量、發揮旅游綜合效益、建設世界旅游強國的必然選擇。生態旅游是綠色GDP的重要內容,對于倡導綠色生產、引領綠色消費、傳播綠色環境倫理、培養綠色生活方式等,具有積極而重要的作用。發展生態旅游可以切實提高全民族的生存質量,改善生活品質,推進小康社會建設。在國際上,牢固樹立起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和諧社會需要和諧產業,生態文明呼喚生態旅游。在我國,發展生態旅游存在時代必然性、市場可行性及工作緊迫性,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和基本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廣闊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