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一段文字為那些誤讀了“新農村概念”的地方干部提了個醒。政府工作報告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把重點放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上。……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堅持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權益,反對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
“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在中國啟動“新農村”建設的這一年多來,時而在各地發生,有些例子甚至讓人“啼笑皆非”。例如,福建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西坑村號召農民建起了40多幢小別墅,成為當地政府大力宣傳的明星“小康村”,但西坑村卻因此欠下130多萬元貸款,成為當地百姓沉重的負擔。四川省綿陽市農業科技示范區內建了5個別墅小區,農民住著貸款修建起的歐式豪華別墅,卻在為一日三餐發愁。由于不能按照規定領到土地被統征后的生活補助費,許多住別墅的農民為了生計,不得不離開別墅,舉家外出打工。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副主委陳厚生對記者說,他們在2006年作了一個調研,發現“部分地區新農村建設在推行過程中帶有濃厚的政府自編自演、城市化病、示范政績式痕跡。”陳厚生說,這是因為在一些基層政府,特別是較多的農村基層政府存在完成上級任務式的“政績化執政理念”,“加之我國行政管理長期遵循‘以城市為中心’的慣性思維使然。”
陳厚生說,在調研中一些農民對他說,先鬧騰一陣后再說吧。看見干部成天拿著圖紙忙來忙去,咱還是不知道新農村到底是個啥,也沒人告訴咱啊!“新農村、新農村,修路造房再亮燈”則成為一些地方農民諷刺政府的口頭禪。
陳厚生的調研表明,所謂造了房亮了燈、實現了“城鎮化”的“新農村”因為脫離了農民的實際需求,非但沒有改善農民生活,“在有些地方農民因為集中居住遠離耕地,使得原來的庭院經濟也幾乎被摧毀,導致耕種和生活成本上升。農民負擔加重”陳厚生說。
我國政府顯然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從去年4月到今年1月,全國5400多名縣委書記、縣長先后接受了中央統一組織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培訓”,培訓目標明確,即“準確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內涵”。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領導紛紛到現場“督導”、座談。
“中央顯然十分了解基層的情況,在基層對新農村有些認識上不統一的時候,組織各位基層干部集中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全國人大代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紀盡善說。
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同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建設新農村要“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新農村建設從而全面啟動。“因此,建設新農村首要的任務依然是發展農村經濟,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建設好農民的家園應該是在這個基礎之上再考慮的。當然,這還要看各地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紀盡善說。
紀盡善在這次提交給十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的建議中認為,當前,新農村建設應當著力解決好農民最急切的問題,例如吃水難問題、看不起病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等等是當務之急。
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今后“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要“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專家認為,政府及時糾偏、態度務實,新農村建設走上理想的彼岸當可以預見。(記者海明威 田剛 李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