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業重生“痛苦契機”
“三鹿擴張太快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乳業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說,“這讓其管理水平下降。”最近兩年三鹿經理人隊伍中引進不少“空降兵”,三鹿固有企業文化也在產生變化。
河北省一位退休高層領導也評論田文華說:“隨著企業的快速擴張,田文華頭腦開始發熱,出事就出在管理上。”
三鹿的快速擴張對原料奶產生巨大需求,而同時河北地區因為有更多乳企的加入,奶源爭奪加劇。據本報記者掌握的資料,在今年7月18日三鹿十屆三次職工代表大會上,田文華布置的2008年下半年五項工作中,第四項就是“加強奶源建設,充分保證原奶供應”,然而在實際執行中,三鹿仍將大部分資源聚焦到了保證原奶供應上。
在奶源爭奪加劇情況下,對奶源需求的猛增,給三鹿奶源管理埋下“禍根”,尤其是在奶粉對奶源質量要求不高的情況下。
行業一般認為巴氏奶和酸奶對奶源質量要求較高,UHT奶次之,奶粉對奶源質量較低,冰激凌等產品更次之。據《財經網》報道,通過其調查,三鹿在石家莊收奶時對原奶要求比其他企業低。這與三鹿30多萬噸產能中有25萬噸的奶粉產能有直接關系,而其他企業在當地少有奶粉工廠,無法消化質量較差奶源。
石家莊鹿泉小宋樓村附近一家養殖小區一年前給三鹿交奶,這家養殖小區負責人曾告訴本報記者,當時負責與三鹿接洽銷售的手下員工告訴他,只要每天交奶超過20噸,三鹿檢驗要求就會大大降低。這種說法也得到一位當地奶業協會人士證實,“奶農告訴我,在奶源緊缺時期,企業檢測要求就會大大降低。”
不過,奶源管理的混亂,并非三鹿“一貫作風”。三元乳業前總經理高青山公開表示,1998年后,三鹿的奶源建設曾是全國樣板。可以說,三鹿墮落之迅速是國內奶源管理混亂的一個表征。奶源管理的混亂又只是眾多奶業混亂現象中的一個。
在過去十幾年,一兩個以速度為驕傲的企業帶領中國乳業向前沖,包括三鹿在內的眾多企業如果不在規模上緊跟,只有被市場淘汰。在醉心于規模之后,中國奶業逐漸失去理智,不用扎實建設奶源,沒有奶源可以去搶;奶價賤于水,但仍大打價格戰以提高銷售額,可以擠壓沒有話語權的產業鏈條前端環節利潤;不用扎實研發新產品,通過扎實研發得到的新產品可能不如“頭腦”策劃出現的新產品,在消費者不成熟情況下,可以造出各種“人造概念”產品,不負責任的營銷成為制勝法寶,消費者連一些基本的真相都得不到。
小小的三聚氰胺在一夜之間懲罰了中國奶業。三鹿的倒下,從質檢總局在事件爆發后,多次檢測眾多乳企產品的結果回看,可謂集中背負了中國奶業快速“增肥”的十年,所潛藏的深層憂患。三鹿快速擴張帶來災難,也由此重重壓到了整個中國奶業頭上。
大亂然后大治,此次奶業問題的集中爆發和三鹿的轟然倒下、國家有關部門的治理力度和決心,將有望給中國奶業帶來一個健康的未來。 邊長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