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李善同
李善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發展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記者:“十一五”規劃綱要中對服務業的發展十分重視,不僅提出發展服務業的具體內容:拓展生產性服務業、豐富消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規范發展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發展服務貿易,還特別提出要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為什么把服務業放到如此高的位置?
李善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中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3.7%提高到2003年的33.1%,服務業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由12.2%上升為29.3%,新增就業1.7億人。服務業已成為國家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不僅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而且對于擴大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一五”規劃綱要特別重視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因為服務業具有投資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對就業拉動作用大等特點。以用電為例,第三產業2004年用電量占全部用電量比重僅為11.2%,創造的增加值卻占GDP的31.8%;第三產業單位GDP用電量僅為第二產業單位GDP用電量四分之一。發展服務業有利于突破資源約束瓶頸,減輕環境壓力,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城市功能和綜合實力;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有利于優化發展環境,降低交易成本,推進“和諧創業”,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有利于促進科教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提升人們生活品質和生活水平,實現充分就業,加快構建和諧社會。
使服務業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有不少有利條件:一是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將進一步提升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質量的改善,將為服務業發展提供多層次的市場需求;三是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將為服務業發展開辟新的領域;四是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將為服務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記者:我國服務業發展的現狀怎樣,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李善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業雖有較大發展,但其發展現狀仍是相對滯后,與發達國家乃至收入水平和我國基本相同的發展中國家比,存在較大差距。服務業占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重不到30%,而許多發展中國家該比重在1999年已經達到40%以上。經過第一次經濟普查后,服務業的數字有較大的調整,2005年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為40.3%,但是我國服務業比重偏低的結論基本沒變。
不僅服務業比重低,而且結構也不合理,我國迄今尚未擺脫粗放型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產業結構以制造業為主,服務業尤其是知識密集型的金融、信息、物流、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我國現代服務業總體水平仍處于起步階段。以不變價計算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回落,發展滯后于GDP的增長;與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不適應;服務業市場開放不夠,競爭不夠充分;傳統服務業所占比重依然偏大,現代服務業發展總體水平偏低;各地區服務業發展不平衡,水平差異較大;對服務業的投資力度加大,但投資行業結構不盡合理等。
記者:制約我國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李善同:服務業的產業化不足,影響了我國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服務業長期以來處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營利性機構與非營利性機構不分的狀態。中國服務業市場化程度嚴重不足,壟斷經營限制了其競爭力的提升,市場在服務業的資源配置中還沒有發揮基礎性作用。城市化滯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為服務業發展創造需求基礎;服務業發展的規模和結構,也取決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規模結構,農村人口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服務業的需求較小,現存制度中對人口流動的限制,抑制了服務業的發展。人才缺乏,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專門人才,可我國服務業人才的培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高層次服務人才短缺的現象比較嚴重。信息化水平低,服務業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或者是依靠信息的,雖然我國通迅網絡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但企業真正有效應用的并不多。
記者:有哪些政策措施去推動服務業發展,使它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李善同:中國政府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考慮,把服務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將采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加快推進服務業及相關領域的體制改革,改善政策環境,鼓勵市場競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增強功能、規范市場,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大力發展主要面向生產者的服務業,細化深化專業化分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打破壟斷,放寬準入領域,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行業準入制度。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服務業,提高非公有制經濟比重。公共服務以外的領域,要按照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原則加快產業化改組。營利性事業單位要改制為企業,并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繼續推進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采取積極的財稅、土地、價格等政策,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的發展。健全服務業標準體系,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大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位置,有條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針對不同行業特點,實行分類指導,提高服務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一是對就業容量大、與群眾生活關系密切的商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將在充分競爭的基礎上,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經營方式加以改造和提升;二是對知識密集、在市場發揮中介作用的會計、律師、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將加以規范,實現有序發展;三是對涉及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金融、保險、電信等服務業,將逐步放寬市場準入,并實行有效監管;四是對提高國民素質、增強國家發展潛力的教育、文化、衛生等服務領域,將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發展機制;五是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