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和期待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終于公布,已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審定。這次機構改革的方案是根據黨中央的部署,經過認真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反復研究形成的,新成立工業和信息化部,設立高層次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將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這一改革布局既是轉變政府職能和理順部門職責關系的需要,更是對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不協調因素的積極應對。
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實現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節能減排目標,是增強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根本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近幾年來,我國經濟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難循環、低效率”為特征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特別是2006年全國沒有實現年初確定的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全國節能減排形勢相當嚴峻。為此,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我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預期增長目標為8%左右,強調指出這一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節能減排工作的高度關注。正是基于對形勢緊迫性的認識,政府工作報告用較大篇幅對這項“攻堅克難”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落實電力、鋼鐵、水泥、煤炭、造紙等行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計劃,同時,按照規劃加強這些行業先進生產能力的建設;抓好重點企業節能和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進度;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循環利用資源和治理污染的先進適用技術,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和示范工程;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和環保產業,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這不僅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自主創新和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黨的十七大提出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戰略思想的重要保障。
“堅持把推進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個鮮明的提法。這一提法呼應了不久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部署:“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為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術支撐,加快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的歷史進程。”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離不開自主創新;自主創新必然會形成豐富的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工作對于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先進生產能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作用,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大力推行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大力提高節能環保領域智力資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調控能力,大力提高知識產權創造、管理、保護和運用能力,把自主創新與勞動力優勢結合起來,“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等,都是題中應有之義。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講,運用知識產權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我們要向全社會傳播和推廣一種全新的發展理念,變“耗費自然資源”為“利用知識資源”,通過創造、應用、經營知識資產,生產知識含量或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物質資源含量越來越少的高技術產品,提升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盡量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和消耗。我們要提高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形成集成、整合全球生產力資源要素的能力,這種集成和整合不能只局限在土地、能源、原材料等物質層面,更需要拓展到智力、知識產權等知識層面。我們還必須相應進行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和經營創新,必須有針對性地構建各生產力要素之間的和諧。
轉變發展方式,倡導節能減排,這是一個需要政府、企業和全社會共同努力的重大歷史使命。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成立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委員會、環境保護部等舉措,無疑將進一步加大我國能源、環境相關政策、規劃、技術和重大問題的統籌協調力度,也為知識產權工作提供了良好契機,拓展了無限空間,必將帶來知識產權創造能力、管理能力、保護能力和實施轉化能力的歷史性提升。轉變發展方式,知識產權大有可為。(知識產權報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