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序 言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開發人力資源的根本途徑。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于我省實施趕超戰略、加快推進轉型跨越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
我省有著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省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進入新世紀以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教育的發展為提高國民素質、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前,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未來五到十年,是我省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全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步伐加快,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經濟發展方式快速轉變,都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推動轉型跨越發展、實現再造一個新山西的宏偉目標,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
面對機遇和挑戰,必須清醒認識到,我省教育事業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優質教育資源不足與人民群眾“上好學”需求矛盾突出;學校辦學活力不強,教育體制改革亟待深化;素質教育推進困難,人才培養質量總體水平不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教育發展的任務異常繁重,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十分迫切。
千秋大業,教育為先;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投入、更實的舉措推動教育發展。要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我省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中西部現代物流中心和生產性服務業大省的需要,堅持育人為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全省教育科學發展,為早日建成中部地區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作出更大貢獻。
一 總體戰略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落實科教興晉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適應山西轉型跨越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適應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需求,適應人民群眾對接受良好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需求,遵循教育規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
(二)發展戰略
強化責任,優先發展。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健全保障教育優先發展的領導體制、決策機制和監督制度。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各級黨委和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基本要求,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充分發揮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
適應需求,加快發展。適應山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盼,進一步提高各類教育的普及程度和水平。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大力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保障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
優化結構,協調發展。圍繞市域城鎮化和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教育結構戰略性調整。狠抓薄弱環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加強特殊教育,實現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繼續加大對農村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的扶持力度,促進城鄉、區域教育協調發展。優化高等學校布局和學科專業結構。建設具有山西特色的現代教育體系。
立足實際,特色發展。引導各級各類學校把多樣化人才需求與學校自身辦學傳統、辦學優勢結合起來,立足各自的辦學層次和類型,找準方向,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更加多樣化教育的需求。
服務轉型,創新發展。創新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質量評價和考試招生制度,增強教育活力,提升人力資源開發水平。加強基礎研究,更加重視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大力推進教學科研成果轉化。密切教育與企業、行業、產業的結合,提高創新水平和服務能力,為轉型跨越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總體目標
到2020年,教育發展主要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教育強省和人力資源強省行列。
實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0%以上;鞏固提高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以上;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以上;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5%;職業教育和培訓更加發達。公民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2年以上,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數比2009年增長150%。教育質量整體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知識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明顯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得到較好滿足。
形成覆蓋更廣的公平教育。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充分體現,公民依法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得到保障。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城鄉和區域差距。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加強民族教育,辦好民族學校。健全特殊教育體系,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困難群體學生資助制度更加完善。
構建更加完備的終身教育體系。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有效銜接。繼續教育參與率大幅提升,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50%以上。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促進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健全更具活力的教育體制機制。人才培養體制開放靈活,考試招生制度更加完善。辦學體制逐步優化,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現代學校制度初步形成,教育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教育法治化程度顯著提高,教育投入保障更加有力。通過改革創新,形成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結構合理、服務有力、科學完善、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機制。
附表:教育事業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主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