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四、加大重點領域人才工作力度,著力優化人才隊伍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
(一)突出培養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
圍繞建設創新型青海的戰略目標,按照“突出特色、支持重點,創新機制、提升水平,以點帶面、形成富集”的原則,培養造就一批具有青海特色的科技領軍人才和科技創業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學校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省內培養和省內外交流合作相銜接的開放式培養體系。積極探索推行創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加強實踐培養,依托國家重點工程和青海重大科技攻關課題、重大建設項目、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站及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加快培養一批能夠主持全省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項目的創新型領軍人才,帶動創新團隊建設。
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通過研究開發、智力引進等方式,集聚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產業專家和科研技術帶頭人隊伍。依托各類科技園區建設,認真落實有關高層次人才在選拔任用、科研項目申報、經費資助、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鼓勵各類高層次人才在我省創新創業。加快東西部科研合作交流步伐,不斷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系,引導、鼓勵、支持共建各類研發中心和產學研戰略聯盟。發展創新文化,倡導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寬容失敗、團結協作的創新精神,營造科學民主、學術自由、嚴謹求實、開放包容的創新氛圍。到2020年,全省每萬勞動力R&D人員為16人年左右,科技活動人員總量達到20000人,學術學科帶頭人隊伍達到400人。
(二)大力開發國民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專門人才
根據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制定國民經濟發展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目錄,積極引導各類人才向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領域轉移,向人才短缺的產業、企業、崗位流動。要圍繞加快培育多元化產業集群和產業融合的循環工業體系的要求,大力開發水電、石油天然氣、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等工業優勢產業人才,加快建設強大的產業科技創新人才隊伍、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和技能人才隊伍。以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曹家堡空港綜合經濟區、縣域工業集中區、農牧業科技示范園區為平臺,大力開發裝備制造、油氣化工、煤化工和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人才,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特色產業人才培訓,建設一批特色產業技能人才培養基地,促進特色產業人才隊伍經營管理、創新能力和制造水平的普遍提升。著力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開發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產業以及生態保護建設等新興領域人才,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急需的科技人才和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形成一批優勢明顯的新興人才群體。到2020年,力爭使全省專業人才在一、二、三產業中的比例由現在的9%:7%:84%,逐步調整為10%:17%:73%,國民經濟發展重點領域企業各類人才比重再提高5個百分點,其中,工程技術人員、農牧業技術人員和從事研究與開發的專業技術人才比重由現在的20%提高到25%。
(三)加快培養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專門人才
適應現代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育人才隊伍。以高層次創新型教育人才為重點,切實加強學科帶頭人、校長隊伍建設和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力度,提高教育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和學歷結構層次。到2020年,力爭使我省本科高校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達到專任教師總數的60%,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達到25%。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比例達到50%以上,本科院校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達到60%。
適應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需要,著力培育一批以中青年為主體的衛生醫療學術技術帶頭人。加快公共衛生人才和衛生管理人才培養。搞好在職衛生人員繼續教育,全面提高衛生人才隊伍素質。到2020年,全省社區衛生人才全部達到相應崗位職業要求,鄉村醫生80%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水平,80%以上具有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
適應全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大力培育一批高素質理論研究人才、新聞出版人才、文化藝術人才、文化體育人才和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帶動宣傳文化領域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培養引進新興文化產業人才,造就一批省內外有影響的服務青海發展的優秀社科專家、決策咨詢專家。到2020年,從事宣傳文化管理和宣傳文化業務的人才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達到70%左右,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達到70%以上。
適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要,以打造大美青海、生態青海、神奇青海、健康青海等旅游品牌為契機,依托“一圈三線”旅游發展格局和“四大物流園區”建設,積極培育服務業重點企業,著力培養一批善于推介青海、營銷青海的旅游經營管理人才。根據建設青藏高原金融發展繁榮區、金融生態環境優質區和金融運行安全區的目標要求,建立健全金融人才教育培養和引進政策,全面加強金融經營人才、監管人才和研究人才隊伍建設,努力聚集一批熟悉現代金融制度、善于基本市場操作的優秀金融人才。
(四)進一步優化人才區域布局
統籌區域人才開發,引導區域間人才合理流動,努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特色鮮明的區域人才開發體系。按照“四區兩帶一線”的區域發展格局,通過重大項目的布局引導、公共服務領域的吸引和實施積極的援助政策等措施,促進主體功能區域人才資源的戰略性配置,逐步形成協調合理的人才區域布局。東部地區要加快構筑以西寧地區為中心的科技創新人才、公共服務人才和管理人才高地及以海東地區為主的現代農業、農畜產品加工業、商貿流通業特色人才帶;柴達木地區要努力建成我省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的人才匯聚區;環湖地區要不斷培育現代畜牧業、旅游業亟需的人才隊伍;三江源地區要加快生態保護、環境建設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步伐。到2020年,東部地區、柴達木地區、環湖地區、青南地區專業人才占人才總量的比重分別由現在的68.6:9.1:10.7:11.6,調整為70.0:13.6:8.5:7.9,基本與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