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城鄉居民對于養老問題有憂慮者的比例出現大幅上升,有超過32%的受訪者,表示出對養老問題非常擔憂和比較擔憂,尤其對于養老照料問題上升比例更大。
據介紹,2006年10月,零點研究咨詢集團針對“如何養老”這個話題,對北京、上海、廣州、洛陽、綿陽5個城市,浙江紹興諸暨、遼寧錦州北寧、湖南岳陽臨湘、四川成都彭州、陜西咸陽興平5個小城鎮及其周邊5個農村地區采取多階段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了入戶調查。本次調查,針對2703名城鎮居民和1077名農村居民進行入戶訪問,共獲得3780個成功樣本,受訪者年齡在15~65歲之間。
本次研究發現,盡管依然存在養老費用來源的城鄉差別(城市主要靠社會統籌,農村主要靠子女養老),但養老費用的來源已不再單純依賴某一渠道了,而是呈現多渠道并舉的特點,每一種渠道承擔的比例大都在50%以下,認為某種渠道承擔比例應超過一半的,如“子女或者是家族中的其他晚輩”這個對所有受訪者選擇比例最高的渠道來看,也僅有26.6%。
而認為政府應承擔的比例在20%及以下的占到45.7%,有關專家表示,這說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舉措已經深入民心,原來完全靠政府的傳統觀念已經被打破,人們已經逐步認可多種渠道養老的觀念,政府在承擔養老方面的責任在逐漸減輕。(周凱)
國家人口發展研究戰略課題組11日發布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表明,中國自全面推行計劃生育以來,少生了4億多人,拆除了“人口爆炸”的引信,使世界60億人口日推遲4年,而且比其他發展中的人口大國提前半個多世紀跨入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
報告指出,自1973年全面推行計劃生育后,中國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是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歷史性轉變。在不到30年的時間內,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轉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總和生育率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低于更替水平。二是有效緩解了人口增長對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壓力。三是人口素質狀況明顯改善。15歲以上國民人均受教育水平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4.5年已提高到目前的8.5年左右;總人口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顯著下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明顯上升,大學以上畢業生由1982年的610萬躍升到2005年的7000萬人左右。貧困人口大幅度減少,婦女地位顯著提高。四是生育率下降導致人口撫養比下降三分之一,為經濟增長創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紅利”期。五是為世界人口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提供了寶貴經驗。
為落實2004年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關于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由蔣正華、徐匡迪和宋健同志任組長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集中了包括十多位兩院院士在內的300多位專家學者,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對科學發展觀、人口發展態勢、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重大關系等3個分課題及其42個子課題,進行了廣泛、深入地調研和專題研究論證,形成了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國家人口發展研究戰略課題組11日公布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報告表明,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全國已累計有近1億獨生子女,進入21世紀,這部分人陸續進入生育年齡,將使生育水平有所提高。
報告表明,全國總和生育率在未來30年應保持在1.8左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人口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報告提示,2005年以后,中國新進入婚育年齡人口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到2020年,20-45歲男性將比女性多3000萬人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