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和平鴿戰略 塑造現代化中國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8:國際現代化研究》綜述
目前,聯合國有192個會員國。一般而言,國家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兩個環境因素的制約,一個是自然環境,一個是國際環境。如果說,國家現代化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作用和互利耦合是生態現代化,那么,國家現代化與國際環境的相互作用可以簡稱為國際現代化。生態現代化研究和國際現代化研究是姐妹篇。如果把國家現代化的自身努力看成是內因,那么,國際環境就是國家現代化的外因。根據遺傳學原理,生物的表現型是由基因型和生活環境共同決定的。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決定了事物的性質和特點,雞蛋在合適條件下才能孵出小雞。同樣的道理,國家現代化的成敗是由自身努力和國際環境共同決定的。國際現代化研究旨在揭示國家現代化與國際環境相互作用的特征和規律,為制定國家現代化的國際戰略提供一種理論基礎和國際借鑒。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面參與全球化進程。由于中國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20%,中國現代化必然對世界現代化和國際環境產生重大影響。隨著中國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推進,世界現代化和國際環境對中國的影響也在與日俱增。在現代化的世界舞臺上,坐井觀天夜郎自大不是實事求是,知己知彼群策群力方能民族復興。如何制定和實施中國現代化的國際戰略,關系中國現代化的成敗,關系中華民族的興衰。本期報告從國際現代化角度分析中國的國際戰略,是一種學術探討,是對從國際關系角度分析中國國際戰略的一種有益補充。面對21世紀的國際挑戰,需要集思廣益眾志成城。
一、國際互動影響興衰——國際現代化的歷史事實
國際現代化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國家現代化與國際環境的一種相互作用,是現代化過程的國際互動。本期報告對國際現代化的300年(1700~2005年)歷史進程進行時序分析、截面分析和國別分析,分析范圍涉及5個領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和4個方面(國際互動、國際結構、國際制度和國際觀念),分析內容包括長期趨勢、演變路徑和歷史經驗等。時序分析包括2個層次(國際體系層次和國家層次)的時序分析,國家樣本為15個(8個發達國家和7個發展中國家)。截面分析包括2個維度(基于國家水平和基于國家實力)和8個截面的截面分析,2001年截面分析涉及131個國家和80個變量,其他截面國家樣本為當年有數據的國家。本期報告歸納了42個基本事實和10條歷史經驗等。
1、國際現代化的42個基本事實
國際現代化的事實可以從6個方面來認識,每個方面有7個事實。
(1)政治領域國際互動的事實。18世紀以來現代國家和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數量在增加,20世紀后半葉外交關系數量和國際相互依存度在上升。18世紀以來國際戰爭頻率沒有下降,但國家差異較大;國際戰爭的分布和參戰國家結構在變化;20世紀參戰次數較多的國家是俄羅斯(蘇聯)和美國等;20世紀后期國際武器貿易在波動。20世紀后40年里,發展中國家接受的外國援助總額和人均國際援助在增加,發達國家對外援助占GDP比例和外國援助占受援國GDP比例在下降等。
(2)經濟領域國際互動的事實。18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占GDP比例上升,貿易結構在變化;國際投資占GDP比例上升,但國家差別較大。19世紀以來,國際債務上升,發展中國家債務沉重。20世紀,跨國公司數量在增長,平均關稅在下降;國際貿易占GDP比例與國家水平和國家實力沒有顯著關系,國際貿易占GDP比例與國家影響力和競爭力正相關;國際投資中發達國家約占80%,其他約占20%等。
(3)社會領域國際互動的事實。18世紀以來,國際移民總量在增加,年度移民率在波動;20世紀國際移民流向發生變化,發達國家成為凈移入國。20世紀后期,發達國家外籍人口的比例在上升,發達國家外籍大學生的比例在上升。20世紀國際旅游的規模在持續擴大。18世紀以來國際組織的數量在增長,目前NGO數量是IGO數量的10倍左右等。
(4)文化領域國際互動的事實。20世紀后期,國際信息和文化貿易發展迅速,高技術出口發展迅速,技術貿易的增長快于經濟增長;發達國家技術貿易占世界比例超過90%,低收入國家技術貿易占世界比例不到1%。20世紀,國際體育交流發展迅速,國際科技交流和國際會議快速增長等。
(5)國際體系變化的事實。18世紀以來,國際體系的水平結構相對穩定,經濟發達國家為12~17個;國際體系的實力結構相對穩定,經濟大國和經濟強國為4~10個;在國際沖突中,傳統農業文明無力抵擋工業文明。20世紀里,國家的世界排名變化大,45年里變化率超過90%;發達國家和世界強國的國際地位相對穩定,45年里地位不變的概率一般超過80%;欠發達國家和世界弱國的國際地位相對穩定,45年里地位不變的概率超過75%;中等和初等國家的國際地位變化的概率比較大等。
(6)國際現代化的其他事實。18世紀以來,地理位置對國際互動有重要影響,國民素質對國際互動有重要影響,國際制度和國際觀念在不斷演變。20世紀以來,國際生態合作和科技合作在增長,國際競爭從實力競爭逐步轉變為發展競爭,區域經濟一體化取得較大進展,國家影響力和國家競爭力在不斷變化。20世紀后期,國際互動變量與經濟水平和經濟規模的特征關系,具有大約70%的一致性和30%的差異性等。
在過去300年里,國家經濟水平(人均GDP)和經濟實力(經濟實力指數)的國際地位變化很大。在18世紀,美國、加拿大和愛爾蘭晉級經濟發達國家;英國、德國和俄羅斯晉級經濟強國,西班牙降級為經濟中等強國。在19世紀,澳大利亞、新西蘭和阿根廷晉級經濟發達國家,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挪威降級為經濟中等發達國家;美國晉級經濟強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意大利降級為經濟中等強國。在20世紀,日本、新加坡、芬蘭和挪威晉級經濟發達國家,阿根廷、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降級為經濟中等發達國家;日本、加拿大和意大利晉級經濟強國。由于這種分析沒有考慮不同國家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的差異,所以分析結果只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