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實施“三大提升”,建設品質長沙,增強承載力。提升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推動“東提西拓”“南延北進”,構建“一江兩岸、一城多區”和“多組團、串珠式、網絡狀”的空間格局。適時修編城市總體規劃,調整行政區劃,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分區與設計。規劃建設城際軌道,建成地鐵3-6號線,建設5條過江通道,完善城市路網和快速路、快捷路系統,優化智能交通服務,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建成公交都市。加強城市應急水源建設。開展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試點。拓展湘江新區新的片區,精心打造高鐵新城、南部新城、濱水新城、金霞新城、金橋新城、隆平新區、金陽新城、溈東新城等重點區域。完成集中成片棚戶區改造,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用活用好城市資源,強化城市精細管理,建設更高水準的全國文明城市。提升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支持瀏陽打造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持寧鄉撤縣設市,將瀏陽、寧鄉打造成為省會副中心。建成南、北橫線,將沿線重要城鎮、產業基地、特色園區和旅游景點“串珠成鏈”。建成“一環七射七縱”高速公路網,實現干線公路、農村公路外聯內暢。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與城區對接,完善農村水利、環衛、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名鎮,培育一批示范特色小鎮和村莊,建設全域美麗鄉村。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水平。構建安全可靠的防洪減災體系、節約高效的供水保障體系、水清岸綠的流域生態體系,建成水生態文明城市。完成“新三年造綠大行動”,建成環城綠帶生態圈,打造千園之城。持續推進“清霾、碧水、凈土、靜音”行動,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0%以上,森林覆蓋率達55%以上,讓好山好水、好空氣、好風光遍布城鄉大地。
(四)突出“三大拓展”,擴大深度開放,增強吸引力。拓展開放格局。以湘江新區為依托,全方位參與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攜手長江經濟帶城市群錯位聯動發展,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以空港新城、高鐵新城、金霞新城為依托,大力發展臨空、臨鐵、臨港經濟,建成臨空經濟示范區。拓展開放通道。擴大中歐班列(長沙)貨運吞吐量。建設長沙港三期,升級長沙-岳陽航道,提升通江達海能力。構筑國際航線、國內干線、區域支線一體化的綜合航空運輸網絡。推動渝長廈、長九高鐵和大河西高鐵綜合樞紐建設。拓展開放領域。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大力引資引智,引導優勢企業產能出海、境外投資、跨國并購。爭取外國政府在長設立政、商機構,全面拓展口岸功能,建設中部地區離岸金融結算中心。把開放的大門打得更開,讓長沙與世界精彩互動。
(五)完善“三大體系”,改善民生福祉,增強凝聚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拓寬社會保險覆蓋面,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實施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支持武陵山片區精準扶貧工作。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優質教育均衡、協調發展,加快公辦與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建設,推行高中階段免費入學,支持在長高校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建成市兒童福利院。實行“三醫聯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建成長沙國際體育中心;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建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動養老事業發展,全市養老床位達到每千名老人35張以上,打造健康長沙。建成銅官窯、炭河里、長沙國王陵三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湖湘文化標識,率先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培育社會組織,強化基層群眾自治,推行網格化治理,完善信息化管理平臺,形成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開展“七五”普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依法行政,切實規范執法。深化平安長沙建設,構建立體化防控體系,讓長沙更加溫馨、更加安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