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未來五年發展目標和任務
未來五年,世界經濟仍將處于深度調整之中,我國經濟形勢總的特點是緩中趨穩、穩中向好,長沙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轉型創新發展的關鍵期,但城市競爭“百舸爭流”。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基本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這是立足新方位的新抉擇、新使命。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要求長沙在國際上找準對照系和坐標點,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努力把長沙打造成為“五個強省”的核心增長極,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排頭兵,構建“四大體系”、建設“五大基地”的示范引領區,在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在推進長株潭一體化和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中充分發揮輻射服務作用,更好地彰顯省會責任與擔當。我們必須把戰略規劃變成行動計劃,把美好藍圖細化為“施工圖”,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繼續堅持“穩住、進好、調優”的總要求,著力改革創新、開放融合、提升品質、統籌城鄉、改善民生,加快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努力建設能量更大、實力更強、城鄉更美、民生更爽的長沙,加快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基本現代化階段性目標。
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是一項新的探索、新的實踐,需要對標國際同類型城市,對標國內一線城市,對標行業產業通行國際規則與標準,以增強城市功能、提高輻射服務能力為核心,以創新、開放為引領,從人口、經濟、文化、貿易、創新、交通等多維度對標,持續提升長沙在區域發展中的輻射帶動力,不斷增強長沙在全國乃至全球城市競爭中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綜合實力穩居省會城市前列。地區生產總值達14000億元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00億元;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培育2個以上“五千億級”園區和1個“五千億級”產業集群;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
——現代化大都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發展骨架進一步拉開,大都市特色亮點進一步彰顯,建成區面積達600平方公里以上。湘江新區、東部開放走廊“雙引擎、雙高地”空間格局加快構建,“三個中心”的影響力、輻射力更加彰顯,大學科技城、馬欄山文化創意集聚區、臨空經濟示范區基本建成,城市更加宜居宜業、精致精美、人見人愛。
——創新中心地位倍加凸顯。創新創業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服務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知識產權強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0件,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左右。“互聯網+”城市排名更加靠前,創新創業指數更加提升,打造人力資源高地,創新驅動成為城市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內陸開放新高地逐步建成。水、陸、空立體化“大通道”不斷拓展,黃花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等開放“大平臺”功能日益彰顯;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進快出、大進大出的“大通關”格局基本建立,拓展水鐵聯運、鐵路貨運,建設鐵路等一類口岸,實現最高通關效率。外貿依存度顯著提升,進出口總額超過200億美元,實現總量倍增,長沙更好地全面融入全球經濟版圖。
——現代交通物流體系更加完善。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水運港、通信和管道運輸等綜合樞紐體系基本建成,黃花機場年旅客吞吐量2900萬人次以上,中歐班列(長沙)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長沙港成為全國內河主樞紐港,對外交通、通信、物流互聯互通水平全面提升,公交都市建成。
——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文化創意產業明顯壯大,文化實現跨界融合,長沙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創新、運營、交易、體驗中心。市民文明素養明顯增強,城市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文化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湖湘文化特質更加鮮明。
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實現基本現代化是引領長沙未來發展的行動指南,必須實干為本,精準發力,鍥而不舍,逐步將目標變為現實,努力把愿景變為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