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1月11日在中國發布報告,指出非洲對中印的經貿開放程度將比對歐美國家更加深入,中國和印度對非洲貿易和直接投資大幅增長,可望更好地促進非洲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
報告由世界銀行和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在華發布,名為《非洲的絲綢之路:中國和印度的經濟新疆界》,作者哈里 布羅德曼是世界銀行非洲地區經濟顧問。報告對加納、塞內加爾、南非、坦桑尼亞四個非洲國家450家有中資和印資背景的非洲企業經營情況進行統計,發現非洲出口額的27%是面向亞洲,為1990年的三倍;目前非洲對亞洲的出口水平與對傳統貿易伙伴美國和歐盟的水平基本相同。與此同時,亞洲對非洲的出口增長速度保持在每年18%,超過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增長速度。
哈里·布羅德曼指出:“由于歐美國家與非洲有著殖民傳統關系,同時也存在巨大的貧富差距等不平等關系,因此非洲對中國與印度的經濟開放程度將比對歐美國家更加深入,這一與南南經濟關系前途無量。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居住著全球最貧困的3億人口,是全世界在發展問題上挑戰最嚴峻的地區。亞非之間這條新的‘絲綢之路’,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加快與世界經濟融合的進程和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的契機。”
歐美與亞洲國家在對待非洲的經濟貿易關系時,采取了并不盡相同的策略,哈里·布羅德曼指出,歐美更加注重維護與非洲的長期關系,向非洲提供貿易優惠政策,例如《非洲增長機遇法案》(AGDA)。中國近日舉辦的中非論壇具有重大意義,但仍需要后續采取更加實質的行動。
該報告提供了非洲經濟發展的相關數據,指出公共電網電力的不完善以及內資企業不遵守國際技術標準是非洲出口貿易增長的瓶頸,非洲處于全球產品價值鏈的最低端,區域內部也缺乏競爭,但外國投資者促進了非洲的市場競爭,并逐漸趨向多元化。
據了解,亞非兩個大陸之間日益加強的經濟關系也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非洲對亞洲的出口額僅占亞洲從亞洲以外地區進口額的1.6%;中國和印度在非洲的采購額僅占非洲總出口額的13%;非洲獲得的FDI僅占全世界總額的1.8%,而全世界FDI有20%流向東亞。
對此,報告所建議的改革措施包括:中國和印度降低對非洲主要出口產品的關稅、消除非關稅壁壘;非洲方面主要加強區域內經濟一體化、減少貿易、投資政策的偏向以及改進海關管理、交通和通訊狀況。 (符燕艷)
|